沿长江11省市已建设1134家绿色工厂,沿黄河9省区工业用水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数据都折射出了这样一个积极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
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扎实推进制造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东部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是全国智能制造发展高地,58%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53%的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位于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作用更加凸显。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中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部6省聚焦工程机械、智能语音、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西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2至2021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6.7%,是四大板块中增速最快的,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7.84%上升为19.21%,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东北地区产业升级取得新进展。2021年,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6年增加了近万家。其中,辽宁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数量比2017年增长一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冯文胜介绍,未来将大力推进老企业智能升级和服务化转型、老设备更新改造、老矿山老城区绿色转型和老品牌振兴发展。
重点区域表现不俗
总体区域制造业发展更加协调的背景下,重点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表现不俗。
京津冀三地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对接取得重要进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雪海介绍,截至2021年底,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1%;河北累计从北京、天津转入产业活动单位达1.1万个;雄安新区建设大踏步推进,今年实施重大项目100多个,预计全年投资超2000亿元。
长三角制造业一体化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王伟介绍,长三角围绕重点产业成立产业链联盟,深化区域间产业链合作对接,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长三角地区贡献了全国1/4的工业增加值,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
成渝地区加速成为西部地区制造业增长极。2021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增长到1.54万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速达到8%;重庆工业发展量质齐升,规上工业利润由2012年的608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887.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5.5万元/人提高至41.9万元/人。
产业集群发展提速
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速提升。
一批高水平的产业载体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优势开发区、产业,我们建设了44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王伟说,这些产业示范基地涵盖装备制造、原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成为引领带动区域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优质载体。
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形成。今年上半年,25个集群完成产值6.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已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王伟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把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紧密结合,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上一条:各类旅游产品迎来预订高峰 国庆假期本地游周边游将成主流
上一条: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