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争创科创中心 国家区域协同创新提速  

伴随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实现,国家区域协同创新也驶入“快车道”。《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我国科技援疆、援藏、援青、支宁、兴蒙、入滇和深化跨区域结对合作细则正式落地。继京津冀等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辽宁等地纷纷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下一步,科技部将协调推动“体系化”“机制化”“组团式”东西部科技合作,加快打造一批创新策源地和增长极。

东西部科技合作方案落地

记者从科技部获悉,科技部等九部门研究制定的《“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正式落地。《方案》明确,到2025年,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外溢效应更加明显,创新链、产业链跨区域双向融合更加紧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具体来看,《方案》从实施科技援疆、援藏、援青、支宁、兴蒙、入滇和深化跨区域结对合作等七个方面列出了重点任务。

“目前我国在凝聚‘大科技’合力、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具体实践中,已形成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而此次的《方案》正是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样的大背景下出台的。”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有关人士表示。

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科技合作从“点对点支援”转向“体系化布局”,成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从“要我合作”到“我要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合作主基调;从“传统”向“现代”拓展,高精尖领域也成为合作新空间。

以“科技入黔”为例,《方案》明确,实施贵州数字创新结对合作,深化贵阳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制造等领域科技成果在贵州转化应用和创新创业;深化“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合作模式,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多地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3月5日,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决定,以代表团名义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三个建议,恳请国家支持河南依托郑州都市圈“1+8”市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无独有偶。1月26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曾召开发布会表示,2022年辽宁省科技战线将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中心引领模式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多个创新集聚区,分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创新集聚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创新集聚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新集聚区和以成都、重庆、武汉、西安为中心的区域性创新集聚区。

另外,江苏此前公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科技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浙江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积极争取综合类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浙江布点,布局建设综合性或专业化的省技术创新中心。湖北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科技强省,力争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科技创新支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对此,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增长极,形成主体功能明确、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布局。继续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健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机制。

城市群带动区域协同创新成型

2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要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根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当前我国正在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全国各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正在加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产业为支撑。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报告认为,国内外发展较为成功的新城新区在承载中心城区部分产业的同时,往往通过转型升级和提前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城市能级提升。报告建议,城市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强大内需市场,顺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狠抓高端资源、高端项目落地落实,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区域创新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未来各地方应按照科技部统一安排做好配合工作,把东西部科技合作融入落实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中,与本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衔接起来,同部署同落实。”科技部门相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