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新版国家公路网规划出炉:拉动有效投资 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2022-07-13 07:22:41

 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12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周小棋同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规划》与2013版规划相比,总规模增加了约6万公里。专家表示,《规划》的贯彻落实将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助力经济稳中有进。

 

  总规模增加约6万公里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规划》是指导新时期国家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印发实施将对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加快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规划》提出了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组成,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含远景展望线约0.8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

  周小棋介绍,《规划》与2013版规划相比,总规模增加了约6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净增里程约2.6万公里,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的主骨架没有变,主要是增设了12条都市圈环线、11条并行线和58条联络线,调整了6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普通国道净增里程约3.4万公里,主要增设101条联络线,调整了41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

  对于“十四五”时期建设重点,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介绍,国家高速公路方面,一是有序推进对加强国际、区域、省际联系具有重要作用的路线建设,优先打通主线和省际待贯通路段,实现“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二是实施京沪、京港澳、长深、沪昆、连霍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拥堵路段扩容改造,提高主要公路通道的通行能力。

  普通国道方面,一是优先打通G219和G331等沿边国道,实现等外及待贯通路段基本消除;二是稳步推进出疆入藏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提质改造川藏公路G318线;三是推进城市群地区拥堵路段和城镇过境路段改造;四是继续推进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到“十四五”末,实现东中部地区普通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70%。

  筑牢国民经济循环底盘

  “国家公路网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础和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周小棋说,未来将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通过畅通“大动脉”,完善“微循环”,国家公路网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更好发挥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筑牢国民经济循环底盘。

  近年来,国家公路快速发展,建设投资维持高位运行,已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领域。周小棋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重约为2.4%,其中国家公路建设投资占公路建设投资的比例基本稳定在36%左右,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作用十分显著。他介绍,从国家公路未来建设需求看,根据匡算,国家高速公路中仍有约2.8万公里待建路段,另有约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要扩容改造,普通国道中有约11万公里需要建设和改造,国家公路建设对于拉动有效投资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同日公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推进管网更新改造和地下管廊建设。

  国盛证券分析师何亚轩表示,“十四五”期间,从总量上看,以铁路、公路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将保持平稳增长。未来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质的提升,主要是地下管网补短板、城市更新存量改造、智慧交通快速发展等。

  “智慧交通是智能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5年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可达约7000亿元。”何亚轩表示。

  王松波介绍,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国家公路上的深度应用,推进国家公路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大力发展“新基建”。将强化数据动态采集、更新、共享,加强ETC收费系统数据、导航数据、手机信令等各类相关数据挖掘和融合应用,提升数字化管控和科学决策水平。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未来国家公路网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在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方面,周小棋介绍,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在落实事权支出责任、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的基础上,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公路建设。鼓励在高速公路领域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适时修订《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调整收费公路政策,促进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

  严控地方债务风险。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节奏,科学论证项目建设时机及建设标准,强化技术方案比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监测机制,债务负担较重地区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规模。

  “基建融资模式可能发生从债务驱动到加快存量资产变现的变化,通过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地方政府而言,这可以补充基建资金来源,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在稳增长背景下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业务的可持续性。”何亚轩表示,基建融资的来源将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财政资金、城投平台,其他各类企业、金融机构等也会通过更多市场化方式参与基建融资。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