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命运与共)
2022-01-17 15:35:15

 回望历史长河,每当人类文明之舟行驶到关键交汇口,伟大的思想总能如航标、如灯塔,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5年来,在现实的映照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愈发闪现出真理的光芒。

中国智慧照亮人类发展前程

2017年1月18日傍晚,日内瓦万国宫大会厅,800多位各国代表、各界名流齐聚一堂。

其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人类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世界期待中国答案。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宏伟的愿景、深邃的思考、诚恳的话语,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习近平主席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47分钟的演讲,30多次热烈掌声。到关键处,几乎一句一次掌声。演讲结束时,观众起立致敬,掌声经久不息。

领导力、塑造力、影响力,是国际媒体对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的核心印象。路透社评价,习近平主席在特殊历史时刻展现了中国的“领导力”;新加坡《联合早报》说,习近平主席日内瓦之行,既表明中国对联合国与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更是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指明前行的方向。

“当下正值全人类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刻,您的真知灼见让我们意识到,必须确保所有国家团结起来,共同打造人人受益、可持续的未来。”第七十一届联大主席汤姆森感慨,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这一理念被载入安理会决议;3月23日,被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11月2日,被写入联大两份安全决议……

5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载入党章和宪法,多次被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其深远影响正在持续扩大,并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一步彰显。

5年来,从双边合作到多边共识,从线下到线上,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深入阐释这一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回声在全球激荡,引发共鸣。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清晰记得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理念和主张。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尤其振奋人心,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秘书长翁贝托·德·布雷托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一理念,为改善全球治理和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指南,为人类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挑战提供了可行的路线图。

国际贸易中心前执行主任冈萨雷斯认为,在当今国际治理体系面临分化挑战之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国际合作共赢传递的强烈信心。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坚持多边主义、平等对话,“为世界朝着更包容、更高效和更优质的方向发展提出了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实践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5年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用自身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新机遇,合奏出一曲美美与共的恢宏乐章——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一个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步伐铿锵,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以上。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连续5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金融、汽车等多领域市场准入;出台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举办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展会;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今年1月10日、1月12日,中国分别与尼加拉瓜和叙利亚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挥洒“大写意”到细绘“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绘就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和美画卷。

在这幅画中,中国菌草走向世界,在脱贫、治沙、畜牧、发电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耕种中国杂交水稻的非洲农民忙碌收获,实现了吃饱饭、更吃好饭的梦想;中老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助力老挝实现由“陆锁国”向“陆联国”转变;智利车厘子、秘鲁青提飞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南半球的农夫笑得合不拢嘴,北半球的冬季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中欧班列铺画出78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0座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的利益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皮埃尔·皮卡尔将法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在办公桌上的显眼位置,以便常常翻阅。在他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和平与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议,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由之路,是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光明大道。

中国方案书写大国担当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

“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如是展望。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中国,始终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致力于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主张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新年伊始,中、俄、美、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中国积极倡导“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理念,并为五国采取共同行动发挥了有力引领作用。

——中国始终坚持和国际社会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健康构筑“免疫长城”,为发展中国家撑起“健康之盾”。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得益于中国的大力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了防护效果好且能够负担得起的疫苗。

——中国始终坚持和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环境挑战,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的全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呼吁:“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坚定支持和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完善全球环境治理。

——中国始终尊重和保护文明多样性,强调通过文明交流对话推动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人民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世界文明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评价中国支持多边主义,在国际上重信守诺,“这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智慧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富有远见和深刻内涵,传达了巨大的希望。”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当其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共同的伟大愿景”,“要把这一愿景变成现实,需要世界各地充满善意的人们共同努力”。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世界的未来一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它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有着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中国相信,只要坚定信心携手同行,必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