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休渔禁渔制度是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内陆七大重点流域和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渔制度实现全覆盖,助力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与修复水平不断提升。
日前,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暨第二十五届中国(象山)开渔节开船仪式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港举行。历经4个半月伏季休渔,渔民喜迎东海全面开渔。至此,今年我国管辖海域伏季休渔结束。
禁渔制度是渔业法确定的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海洋伏休制度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我国内陆七大重点流域和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渔制度实现全覆盖。
改善渔业资源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8月1日12时起,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近千艘渔船解禁出海,奔赴渔场作业。第二天凌晨,满载渔获的渔船返回水产品集中交易码头,渔民们忙着将首批捕获的梭子蟹进行分拣、装箱,通过冷链货运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仅8月份,产值已达150万元!”浙岱渔11227的“船老大”朱思军介绍,得益于休渔政策,皮皮虾、鲳鱼等经济鱼类的产值近几年平稳上升。
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已覆盖我国管辖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休渔时间3—4.5个月,休渔渔船10余万艘,休渔渔民上百万人。在海洋生物产卵繁殖期、幼鱼生长期等关键生长阶段停止捕捞活动,有利于保护重点产卵群体、补充群体数量、增加渔业资源总量,可以促进海洋渔业资源恢复。
“伏季休渔有利于改善渔业资源结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主任陈作志说,南海的伏季休渔期,正是主要经济鱼类的繁殖期和幼鱼的生长期。对比休渔前后,单拖渔船的渔获物组成中,优质鱼类比例由51.0%增加到76.18%,流刺网内的经济鱼类所占渔获比例由21.35%增加到67.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应仁介绍,海洋伏休制度持续实施,对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休渔期间海洋渔业资源得以恢复,补充能力得到提升,休渔结束后渔业资源数量明显增加,渔业资源结构明显改善。
禁捕措施落地见效,普法宣传、执法监管持续跟进
长江流域禁捕是保护长江母亲河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介绍,长江禁渔直接涉及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是必须抓实抓好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2020年1月1日开始,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实现永久性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一江一口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实施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马毅介绍,得益于禁捕措施落地,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部分水域特定资源的种群数量增加。2017年率先全面禁捕的赤水河,资源量达到禁捕前的1.95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监测到的频率增加,长江中下游“四大家鱼”等短生育期鱼类资源有所恢复。
在长江流域,执法机制不断创新,非法捕捞高发频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今年上半年,各地农业农村和公安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警力)107.71万人次;共查处(破获)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行政和刑事案件12371起,同比增长26.56%。
伏季休渔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执法监管,确保伏休秩序稳定。
5月1日12时起,东海进入伏季休渔期,渔船全数靠泊。当天起,5艘岱山籍护渔船“挂牌”上岗。浙舟护渔019船长戴伟跃,今年已是第五次作为“护渔员”出海。“护好‘蓝色牧场’,造福子孙后代,很有意义。”戴伟跃说,除了海上巡检,护渔船还要承担劝阻违规渔船、协助执法临检等协管任务。
增殖放流养好水,禁捕护水养好鱼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楼乡盐店村的孙允举跟微山湖打了30多年交道。今年淮河流域南四湖禁渔期结束后,这里在7月迎来新的收获季。
放鱼养水、以鱼净水。微山县为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持续开展南四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今年4月在南四湖上、下级湖同时开展了春季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鲢鱼、鳙鱼、鲤鱼和草鱼等优质苗种1100余万尾。
“增殖放流投放的鲢鱼、鳙鱼可以过滤湖水中的浮游生物净化水质,草鱼和鲤鱼食用湖中水草和螺蛳,可起到转移湖内营养物质的作用。”微山县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工程师曹霄说。2005年以来,微山县已连续17年在南四湖实施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各类优质苗种达4.2亿余尾。
今年是黄河禁渔期制度调整实施的第一年,黄河河源区及上游重点水域开始全年禁渔。据统计,1—7月沿黄9省区共放流黄河鲤、兰州鲇、中华鳖等水生生物2.33亿尾,促进了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当前,以鄱阳湖为首的内陆五大湖泊全部实行禁渔期制度,我国先后实施长江、珠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流域禁渔制度,实现了我国内陆七大重点流域和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渔制度全覆盖。
上一条:我国为保护臭氧层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条: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