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冲刺!让家乡与贫困作别——广西精准扶贫再发力
2019-03-13 11:14:12

 新华社南宁3月12日电 题:冲刺!让家乡与贫困作别——广西精准扶贫再发力

新华社记者夏军

家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何顿村的唐柳平一家去年刚从深山搬迁出来时,最担心在山外找不到就业出路。在扶贫干部帮助下,两口子在家门口的物业公司就业,每人每月工资2000多元,世代苦守深山的一家人从此与贫困作别。

作为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广西,今年计划“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历年来最多,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对此,广西精准再发力,对极度贫困地区出台精细化帮扶政策,全面梳理剩余贫困地区的脱贫难点,因人施策、一户一策,向全面小康冲刺。

聚焦4个极贫县,以更集中的政策扶持攻坚

广西共有20个深度贫困县,不少地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仍面临严峻挑战。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那坡县更是深度贫困“硬骨头”。

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杨宏博介绍,去年,广西将这4个县确定为极度贫困县,随后又专门出台《决战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政策》,从资金、重大项目、金融、土地保障等方面针对性倾斜,助力这些地方攻坚。

目前广西已有超过69万名贫困群众“挪穷窝”,这些搬迁群众的后续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大化瑶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韦立诚说,全县约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搬迁出来,如今县里正通过推进民族新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打造全国康养美食旅游目的地,带动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目前广西产业扶贫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13万户,覆盖率达80%,建立起以糖料蔗、水果、油茶、核桃、桑蚕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

都安瑶族自治县遍地石山,产业发展条件非常有限。县里引进龙头养殖企业,贫困户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资金,从龙头企业“贷牛”,牛养大后企业以不低于市场价回收,贫困户还牛后再“贷牛”滚动发展,“贷牛还牛”产业模式很受欢迎。“全县肉牛已达15万头,到2020年规模将超过20万头。”县扶贫办主任罗元吉说。

脱贫难点再梳理,开拓更精细帮扶新举措

精准摸排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广西全面梳理剩余贫困地区的脱贫难点,因人施策、一户一策,新帮扶措施更为精细。

位于黔桂交界的南丹县是白裤瑶族主要聚居地,不少人世代居住在深山中,生活极度贫困。要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搬出深山,但搬出后如何发展是一道难题。南丹县扶贫办主任莫洪东介绍,当地政府结合白裤瑶独特的民族风情进行精细化帮扶:移民安置点的建筑都是白裤瑶民居风格,当地将其打造为“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民族风情旅游景点,搬迁群众可参与民族风情表演获得收入,也可通过旅游商品零售、发展民宿增收。

融水苗族自治县梦呜苗寨距离县城147公里,县里决定将苗族同胞搬迁到县城附近。为保护山寨具有浓郁苗族风情的建筑,并以此为依托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当地将寨子随人一起搬,村民住的吊脚楼拆解后运到新址复原重建,新的梦呜苗寨与旁边双龙沟4A级景区融为一体,仿佛一幅田园风景画,当地群众由此脱贫。

农村电商成为扶贫产业与大市场紧密连接的新渠道。位于黔桂交界的天峨县独具特色的“龙滩珍珠李”曾因地处偏远而销路不畅,如今当地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许多农民通过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卖果。天峨电子商务协会统计,全县近一半“龙滩珍珠李”通过电商平台售出,销量大增的同时果价不断上涨。

“现在卖果供不应求,客户要提前在网上下订单,我们定期将果树生长、施肥的情况通过微信视频发给客户,成熟季节客户再统一收购。”果农王林秋说。

选最有干劲的干部,精准匹配至扶贫一线

随着决战决胜号角吹响,广西更注重精准选派帮扶干部,将最能“打仗”的人派到扶贫一线。在深度贫困地区,广西选派8271名干部的同时,还选聘了800多名科技特派员,帮助这些地区加快脱贫步伐。

南宁市打破以往的扶贫干部选派模式,直接从市直各单位表现优秀的干部中遴选,并按照“因村选人、人村相宜、精准选派”原则,提高选派精准度和人村匹配度。

让对脱贫攻坚更有激情、更有感情的干部到帮扶一线去。自治区统计局干部邹斌两次报名到贫困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去年3月如愿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镇安居村,一头扎在这个深度贫困村里,帮助群众硬化道路改善交通条件,修建水柜解决缺水问题,引导群众发展扶贫产业。如今,村里所有屯都通了硬化路,安居村群众满心欢喜。

勇于作为的扶贫干部成为脱贫攻坚有生力量。去年3月,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柳州机务段干部吴李东担任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大德村扶贫“第一书记”。他带动群众种植了400多亩指天椒,支持返乡青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大批贫困户参与特色养殖,引进公司与村民合作种植优质红薯、养殖黑香猪,扶贫产业覆盖村里所有贫困户。去年底,大德村顺利脱贫“摘帽”。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