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十年来“三农”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2-07-08 06:39:59

 十年来“三农”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初步确立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

记者 侯建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多,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在中宣部近日召开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邓小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制定一批顶层设计改革方案,实施一批纵深突破的改革试点,出台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改革举措,推动“三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比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稳步推进。

数据显示,清查核实集体土地等资源65.5亿亩,农村集体资产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约9亿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96万个。

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邓小刚介绍说,初步确立了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其间,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两亿多农户领到了证书,吃上定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项试点已取得重要成果。在全国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部署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新机制,实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

此外,农村领域其他重点改革任务也协同推进。比如,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成效明显,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现既定目标,农垦土地确权发证率超过96%,50%以上国有农场完成公司制改制。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林区、水利管理体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等各项改革任务取得积极成效。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去年以来,经过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洪天云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深入开展排查,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帮扶到位、消除风险。

二是强化稳岗就业。确保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要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三是强化产业帮扶。今年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同时,多措并举增加老百姓的家庭经营性收入。

四是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充分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的作用,加快衔接资金的支出,推动项目早实施、早落地、早见效。

五是强化社会帮扶和驻村帮扶。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工作。督促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做实做细驻村帮扶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洪天云介绍说,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真抓实干,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方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开,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洪天云透露,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其中,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左右。

洪天云说,“另一方面,农村脏乱差面貌明显改观,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引导农民群众集中开展卫生大扫除、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整治,推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农村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各地区立足实际打造了5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要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洪天云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分类施策,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二是突出群众主体。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形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农民群众参与的良好整治氛围;三是注重统筹推进。协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四是强化典型引导,全国各地都已经形成一大批好的典型和好的经验,比如浙江的“千万工程”经验、广东的“三清三拆三整治”经验等,要树立一批示范典型,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