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穆罕默德·阿里·拉扎(中)在向村民介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
“我的梦想是将巴基斯坦产的大豆摆上中国人的餐桌。”巴基斯坦国家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中心技术推广负责人穆罕默德·阿里·拉扎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拉扎的家乡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成片的试验示范田运用了中国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高低错落,生机勃勃。
2018年,拉扎在四川农业大学学习时的导师杨文钰参加了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和国际研讨培训班,在同与会巴基斯坦农业专家及官员的沟通中,杨文钰看到了复合种植技术在巴的推广前景。巴基斯坦农业部的报告显示,巴国内对大豆需求旺盛,却面临大豆种植技术有限、产量不高、大豆严重依赖进口等难题。中国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仅能够增加大豆产量,还能提高光照、水分的利用率,提升玉米抗倒伏能力。
“这是实实在在的好技术,一定能够在巴基斯坦得到成功推广。”拉扎热情地邀请杨文钰到其家乡进行试验。“技术进步将极大改变农村面貌,改善人们生活。”拉扎说,在中国学习期间,他看到许多这样的案例,一直期待能够将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自己的家乡。
在最初的3年里,虽然这一种植技术在巴基斯坦的试验示范田里表现优异,但推广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拉扎四处奔波,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介绍:“种植得好不好,请大家到我们的示范田来看一看。”拉扎还与村民算起经济账:“根据示范田种植情况估算,采用新技术种植能够让每公顷农作物收入提高30%至50%。”
拉扎的努力没有白费。2020年,通过位于中国陕西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组织的一系列推广活动,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民众了解到这一种植技术的成效。2021年,拉扎拥有的试验示范田从4个增加至15个,种植面积达40公顷。随着巴基斯坦国家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中心的成立,5家科研机构、5家农场和1家企业先后加入该技术的市场推广。如今,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12个灌溉农业区试验示范点收成良好,玉米和大豆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每公顷8490公斤和889公斤。
通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巴基斯坦利用较少的资源和劳动力投入大豆种植,缓解大豆进口压力,改善农业结构,促进了当地农民减贫增收,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发展的典范,也激励着更多像拉扎一样的巴基斯坦青年参与其中。
今年6月,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举办云上推介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金天乐介绍了示范基地在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期待将这些技术带回巴基斯坦,促进家乡农业增产增收。“示范基地组织的培训让我们有更多机会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农业发展带来机遇。”金天乐说。
(本报伊斯兰堡10月2日电)
上一条: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