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4位迪士尼公主的变迁史 从“我等你来救我”到“你等着我来啦”
迪士尼有14位公主,80多年来,迪士尼对这些公主的人设也在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与设定,以符合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审美需求。
1937年,迪士尼首部公主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使得迪士尼公主品牌正式确立。起初,白雪公主是温柔可欺的,缺乏对命运的抗争精神,在凄美中散发美丽的光辉。她善良、柔弱,等待着属于她的王子,而唯有那神奇的一吻才能让她起死回生、踏上幸福之路。这是当时《灰姑娘》等公主故事中的普遍设定,公主们必须依附王子的爱恋才能改变命运。这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女性依附、从属性的社会地位之体现。
19世纪6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女性大规模进入职场,男女同工同酬的诉求,改变了女性必须依附男性的观念。迪士尼的创作也随之悄然改变,1989年推出了第一位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公主电影《小美人鱼》,影片取材自《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但人物形象和结局与原作却不大相同。原著中追求爱情,最终玉石俱焚的悲剧女主人公,在该片中却被塑造成为拥有独立思想、敢于向命运抗衡,并最终收获真爱的现代女性。
紧随其后的《睡美人》《风中奇缘》《花木兰》《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等一系列公主电影中,公主的现代、独立形象不断加强,公主们通过不同方式,书写或改写着命运,甚至逐渐成为拯救世界的巾帼英雄。以《花木兰》为首,女英雄不仅“巾帼不让须眉”,也让观众从忠孝节义上的传统中国观念中重新审视了迪士尼的女权意识。
不久前上映的《无敌破坏王2》中,14位迪士尼公主全部卸下华丽裙摆,换上休闲服,此时的她们不再需要通过美妆与华服来取悦男性,原先固有的审美束缚被逐一剥除。在片尾,14位公主更是集体上阵,合力拯救了男主人公。
《勇敢传说》则称得上是皮克斯对女权的致敬。公主电影一直总是充满瑰丽色彩,但这部影片却充满黑色幽默,造型是朋克风格,公主没有王子相伴,她单枪匹马就打败了终极大BOSS。公主的头衔已经不能满足她,她要成为自己的女皇。她不但不再需要别人的拯救,还要走出去拯救世界。
最新翻拍的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也巧妙呼应了时代潮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刻板印象,艾玛·沃特森饰演的贝儿延续了《哈利·波特》的赫敏的形象,将贝儿身上不服输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公主,不仅拥有强大的内心和美丽的外貌,还能化腐朽为神奇,一吻将野兽变为英俊的王子,成就完全不同的“公主梦”。
《海洋奇缘》中,莫阿娜和毛伊,谁也无法取代对方,谁也无法完全依靠对方。这样的关系也与从前大不一样。同时在该片中,爱情也不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莫阿娜追寻的是女性独立的内心,她要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她是酋长的女儿,本应女承父业,但她却不愿意完成命运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安排。正如电影主题曲唱的:“留在原点十分安全,天堂里面没有悲伤,但我会失去了幻想。”
在女权日益高涨的今天,迪士尼的公主逐渐完成了从受助到拯救世界的人设转变,但这样“开挂”式的公主,难道不是当初“王子一吻唤醒公主”的性别反向设定?过于“大女主”的设定与讨好观众是不是性别不平等时的另一种“自我麻痹”呢?
但也许矫枉必须“过正”,看到迪士尼的公主们“出落”得越发独立、勇敢、自信、能干,完全颠覆了以往公主依附性人格的窠臼,总归是件好事情。至少让崇拜喜爱这些公主们的小朋友或者小姑娘们,少了对“王子”的渴望,多了对“自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