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赫斯勒 美国资深国际传播战略家,曾为许多奥运会申办城市提供申办策划方案;研究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权威专家,著有《理想主义者》《顾拜旦说》等专著

肖连兵 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秘书长

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圣火火种在希腊赫拉神庙遗址前成功点燃。图为扮演最高女祭司的演员乔治乌取得圣火。新华社发

2021年12月15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以“迎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的青少年绘画邀请赛上,来自法国的阿纳斯塔西娅(左)和亚历山大展示其参赛作品。新华社发

北京冬奥会将强化“疫情期间赛事可以安全进行”的理念

肖连兵:尊敬的赫斯勒先生,您长期从事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已近两年,它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了哪些影响?

赫斯勒:在过去的125年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和在各国举办的奥运会经受了众多挑战。每一个了解奥林匹克历史的人都读过一段类似这样的表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政治抵制、恐怖主义、濒临破产,以及申办城市贿赂、裁判作弊和运动队、联合会、教练和运动员系统性使用兴奋剂与掩盖事实等。”

众所周知,奥运会在现代历史上被取消过三次:一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另两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0年和1944年。二战后奥运会从未被推迟,直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最终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推迟到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奥运会带来了生死存亡的威胁,但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经受住了考验。即便如此,未来想要更好地延续奥林匹克运动,人类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疫情为批评者提供了方便的借口,以健康、安全和经济成本为由反对奥运会,他们还经常利用奥运会带来的媒体热度引导外界关注主办国的政治问题。许多批评者担心,举办东京奥运会会引发超级传播事件,导致疫情在全球持续恶化,主张取消2020年东京奥运会。

东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制定有效的疫情防控指南,以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健康和安全。东京奥运会不得不推迟一年。后来我们有了有效的疫苗和防疫指南。东京奥组委意识到可以在封闭环境内举办奥运会,从而保障所有参与者的健康和安全。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证明,国际赛事可以在不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进行。

现在我们知道,东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制定了一份科学的“行动手册”。奥运会结束5个月后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日本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在赛时实际上有所下降,运动员群体中的少数病例被有效控制在封闭区内。比赛通过直播继续进行,吸引了全球超30亿名观众观看。

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疑将进一步强化“疫情期间赛事可以安全进行”的理念。在世界奥林匹克历史上,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共同证明:奥林匹克运动可以战胜每一个挑战,子孙后代仍可通过奥运会去庆祝伟大的人类精神。

“每个申办城市都为奥林匹克精神作出了积极贡献”

肖连兵:作为资深国际传播战略家,您曾为奥运会申办城市提供申办策划方案。请您介绍申办的有关情况和申办的意义所在。

赫斯勒:每个城市的申办报告都包含两个部分:“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如何做”主要涉及技术方面,从复杂具体的细节层面阐述如何举办一场成功的奥运会。“为什么”主要传达一个城市对奥运会的情感愿景,描述其文化的独特性,介绍申办城市设计的庆典活动,并体现城市希望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实现更好发展的梦想。每个申办城市都为奥林匹克精神在本国和世界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因为申办活动本身就是在全球几十个国家讲述奥运理念的伟大故事,各国竞相参与申办,也为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了很多人才。

肖连兵:您不仅为美国,还为其他国家成功申奥作出了贡献。请您讲讲为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故事。

赫斯勒:我迎来了一生中非常难得的机会,那就是协助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并讲述北京的故事。

鉴于当时一些国家对北京申奥的政治抵触,我们的传播策略围绕“中国正在改变”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展开。我们将北京申奥阐述为中国渴望走向世界并参与国际社会。我们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已经通过贸易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最终打动国际奥委会的是中国人民对奥运的强烈渴望以及把奥运带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历史意义。当时,72岁的何振梁是国际奥委会中来自中国的高级委员,受到全世界奥林匹克同仁的高度尊敬。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他是最后一位发言的陈述嘉宾。他以令人难忘的价值主张开始了他的陈述:“我亲爱的朋友和同事们,无论你们今天做出哪一个决定,你们都会创造历史,但只有一个决定可以改变历史。”这一简单且深刻的开场,让世人看到了在中国举办奥运会能带来的开拓性意义。当天下午,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授予北京。

2008年,中国举办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文化庆典,我为能够参与北京奥运会主题的策划工作而感到荣幸。在赛场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意义可以在两位非凡的运动员身上体现:一位是不可抵挡的尤塞恩·博尔特,他赢得了100米和200米短跑的世界冠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成功卫冕冠军后,博尔特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短跑运动员;另一位是无人能敌的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他仅仅在北京奥运会上就斩获8枚金牌,打破马克·施皮茨36年前在奥运会上创下的纪录;加上后续的奥运比赛,菲尔普斯一共收获了28枚奥运金牌。试想,如果国际奥委会迎合了个别国家对北京申办资格的政治反对,并在中国对手的严厉批评面前退缩,那么博尔特、菲尔普斯和其他数千名不太知名的运动员在那个历史性世界舞台上的独特时刻可能被剥夺。

体育是达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目标的手段

肖连兵:同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理念一样,全人类共有的价值观也是从时代发展中形成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人类有着共同的命运,肩负着共同的责任。您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会在后疫情时代成为人类共同价值吗?

赫斯勒: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或者说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景,是通过体育将全人类团结在友谊与和平之中。通过奥运会的仪式和象征意义,以及世界舞台上的友好竞赛,奥林匹克运动时刻提醒着世界各国人民:我们共同拥有的东西远比分裂我们的东西更强大。这正是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理由。从这个角度来看,奥林匹克运动承认人类生活在一个多样化的命运共同体之中。

1980年萨马兰奇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清楚地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就是不分种族、宗教和政治信念,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让世人和平地团结在一起。”我觉得这句话很了不起,因为它没有用“体育”这个词来定义奥林匹克运动的最终目标。是的,“体育”只是手段而已,从顾拜旦对奥运会的初次构想来看,体育是达到更大目标的手段,而这一目标,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表述的,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我第一次参与奥林匹克工作时,我记得从《奥林匹克宪章》中读过这样一句话:“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让体育为人类发展服务,从而打造一个更美好、更和平、尊重人类尊严的世界。”我当时就觉得这句话令人鼓舞,现在读来,这句话依然让人倍感鼓舞。回到问题本身,我热切希望奥林匹克运动能够继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和平纽带。如果能实现这一点,那奥林匹克运动将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类生活在一个命运共同体当中;那些让我们更加团结和强大的机构,之于这个世界是必不可少的。

肖连兵:请您进一步谈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赫斯勒:这一理念呼吁人类从多样性中找到统一。这也是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发出的呼吁,在多样性中找到团结,并在赛场上相遇,这是所有国家不分文化、宗教、种族或政治差异建立相互尊重的重要一步。事实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很好地概括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即通过体育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在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生涯中,他努力使奥运会具有普遍性。在各地推广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顾拜旦希望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大门能够向所有人敞开。顾拜旦相信,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国家举办奥运会时,奥林匹克运动的伟大使命才能实现。这是他1936年在接受法国记者安德烈·朗采访时谈到下一届奥运会时所说的话,顾拜旦在采访中回应了安德烈持有的“奥林匹克运动已死”的观点,重申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是在地球上每个国家发展体育运动。他希望国际奥委会能够保持政治中立,以便使每个国家最终都能举办奥运会。

奥运会是表达人类团结这一神圣理想的绝佳平台

肖连兵:在撰写《理想主义者: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的故事》后,您的新书《顾拜旦说》于2021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您写这两本书的动机是什么?

赫斯勒:在我看来,皮埃尔·顾拜旦是历史上未被遗忘的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正如我相信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的未来带来巨大希望一样,我相信顾拜旦的故事可以成为世界各地人们的灵感来源,因为他创造了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哲学基础和价值观。事实上,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含义和最终潜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理解顾拜旦的愿景以及他对奥运会抱有的希望。当我了解他的故事后,我就按捺不住跟朋友分享的冲动,我把对顾拜旦的理解融入我参与的申奥工作中,也期待把这种理解带给更多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写了《理想主义者》和《顾拜旦说》这两本书。

1989年,当我第一次被聘请参与亚特兰大申奥时,我被派往瑞士洛桑学习奥林匹克历史和申奥知识。我第一次发现,奥运会是一场全球运动的一部分,它旨在通过体育和全球竞赛将人类团结在友谊与和平的共同纽带中,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一发现让我颇感震撼,后来我知道这个不可思议的国际运动是由皮埃尔·顾拜旦在早期的奋斗中创立的,他竭尽全力使奥运会成为世界日历永久的一部分。

我颇感震撼是因为,顾拜旦创造了一个让全世界都知道且钦佩的运动。也许我早年的生活可以解释为什么我觉得顾拜旦的故事如此重要。我出生于1947年,当时二战结束刚两年,在我成长的年代,人们生活在对核战争最终毁灭人类的恐惧之中。

我高中毕业后,越南战争打响了,人生中第一次目睹军事冲突的影响可以渗透到每个美国家庭。我反对那场战争,逐渐成为一名反战倡导者,参加游行,抗议美国在东南亚的侵略政策。追求和平成为我一生的激情,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世界需要理想主义者。

因此,当我接触到顾拜旦并了解到他用体育促进和平的使命时,40岁的我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他的故事和哲学,因此我花了四年半时间写完了《理想主义者》,随后写了《顾拜旦说》,这两本书可以说是我追求人生新目标的产物。

肖连兵:您对奥运会及其精神的解读是什么?

赫斯勒: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奥运会以及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全球层面表达人类团结这一神圣理想的绝佳平台。当各国的人们看到世界上最好的年轻运动员在和平的比赛中为祖国带来荣誉时,他们受到的感染恰恰反映了奥林匹克精神。哪怕许多人可能不了解某项运动比赛体现的哲学价值,他们至少可以通过观看奥运会了解到谁是某项运动的世界第一。

更快、更高、更强对我们的世界真的重要吗?对于我们来说,知道谁100米跑得最快,谁跳得最高,谁能把最大的重量举过头顶,这重要吗?如果观众是唯一的衡量标准,那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就今天这样一个充斥着坏消息和分裂的世界而言,对奥运会以及运动员表现的讨论至关重要。

但还有一个群体比观看奥运会的全球观众更重要,他们不是报道赛事的体育记者或广播员,不是花数十亿美元的品牌赞助商,而是运动员自己,那些一代又一代超越自己的人,他们有勇气和决心挑战自己,向世界、向自己、向家人证明,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正是他们的成就吸引了全球观众,并在奥运会期间唤起了太多人心中的奥林匹克精神。

体育的作用始终是搭建桥梁,而非建隔离墙

肖连兵:某些国家的舆论打着捍卫人权幌子把奥运会政治化,您对此如何看?

赫斯勒:奥运会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体育赛事,而且是最伟大的媒体活动。现在,世界大约一半的人口,即超过30亿人观看奥运会。这意味着奥运会是一个极其诱人的政治平台。对于我们这些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人而言,正如顾拜旦所说,重要的是保持政治中立,支持任何一个主办国的奥运会。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也多次有力地阐述过这一原则。

2013年9月,托马斯·巴赫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两个月后在联合国发表讲话,号召所有国家认识到体育在“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他指出:“在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中,必须明确体育的作用始终是搭建桥梁,而不是建隔离墙。体育代表了能够超越所有差异的对话和理解。”他说:“体育,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是理解全球文化、社会和生活方式多样性的源泉。我们从不指责或排斥任何人。为此,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抵制。抵制是与体育精神相矛盾的,剥夺了体育为和平、相互理解和团结而努力的手段。”

肖连兵:在2021年7月举行的第138届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奥林匹克格言正式加入了“更团结”。国际奥委会为什么要修改奥林匹克格言?

赫斯勒:新冠肺炎疫情使人类意识到了加强团结的重要性。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巴赫时常强调我们的世界需要更大的团结,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间也需要实现更大的团结。国际奥委会几年前发起了“在一起更强大”主题活动,“更团结”放在新的奥林匹克格言中,我并不感到惊讶,这是对当下全球合作应对疫情的恰当回应。

肖连兵:您如何诠释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

赫斯勒:考虑到疫情的背景,我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很有意义,是富有亲和力、感召力的口号,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和世界长期愿景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主题口号本质上是呼吁人类团结,呼吁人们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是依靠共同的经历而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主题口号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重点,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即人们聚集在一起参加奥运会实际上是在加强我们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跨越了我们在国家、政治、宗教和种族方面的所有界限。

同时,这也是一个乐观的主题口号,非常契合奥林匹克运动团结全人类的使命和承诺。该主题口号强调“一起”,也是对奥林匹克新格言的直接回应,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国在这方面的愿景是一致的。

北京冬奥会将让运动员实现梦想

肖连兵:您对北京冬奥会有什么期待?

赫斯勒:在抗击疫情和履行对全球体育界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承诺时,中国将提振全人类的信心。北京在冬季运动基础设施领域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努力,将让运动员实现梦想成为可能。

我兴奋地期待在电视、电脑和手机上关注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场馆看起来很漂亮,北京和群山之间的整个运营规划很棒。作为一名奥林匹克运动爱好者,当然也作为一名美国人,我将密切关注米卡埃拉·希夫林能否在北京创造多项滑雪纪录。希夫林只有26岁,却已经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滑雪运动员之一,她计划在北京参加5个不同项目: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速降和北欧两项,届时全世界都会关注她。我相信,她的夺牌故事会流传经年,而外交抵制早就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

在我看来,当前整个世界处在政治对抗的气氛中,这也是我全力支持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之一。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因民族、宗教、种族、意识形态、政治等差异而分裂的世界,但只要我们进行对话,所有这些分裂都可以被包容。而战争无疑是最糟糕的分裂,它意味着对话的终结。我相信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可以找到对话的共同点,避免冲突的悲剧,而奥林匹克运动能够也应该成为这一共识的主要部分。

我希望并相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人们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作出贡献。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顾拜旦说》译者梁亦敏协助策划,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王培尧翻译)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6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