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期,三季度至关重要。如何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稳增长的效能,有关部门明确表示,将通过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从总量、价格和结构层面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专家认为,着眼于增量、扩面、降价,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将继续加大,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挺经济稳步复苏。
加大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的“压舱石”,也是金融助力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7月21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宣布投放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亿元,用于支持重庆市云阳县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7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披露,国开基础设施基金已出资逾13亿元,支持山西省呼北国家高速公路山西离石至隰县段工程项目和河南安阳豫东北机场项目。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日前介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可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着眼于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实现各项贷款的“增量”。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0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7万亿元,同比多增0.9万亿元。截至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8.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
当前,在住房需求环节,金融部门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加快房贷投放,有效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在房企融资环节,金融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
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表示,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要求,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上一条: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