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继续回落。从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比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位于临界点以下。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幅度最大,比上月下降9.3个百分点,尤其反映本轮疫情冲击造成的影响。
PMI是经济运行的重要评价指标,4月份PMI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无疑是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另一个观察窗口。PMI走势及其背后反映的经济状况,是近期国内国外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虽整体趋稳,但仍存在反弹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地区为防控疫情而按下经济社会活动的“慢行键”甚至“暂停键”,人流、物流、商流受限,影响国民经济循环,对经济运行形成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造成国际政经局势动荡,美国采取加息、缩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贸易往来、资本流动、汇率等多种渠道对中国产生外溢效应。因此,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面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挑战。
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成绩来之不易。不过,面对新的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及早布局,提前谋划,提出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扎实稳住经济。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为当前经济工作定航指向,强调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确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是关键。最近,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突出“稳”字当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全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复工达产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重点市场主体以及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的帮扶力度,兜牢民生底线。围绕稳物价,做好农资产品保供稳价,全力推进能源保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等系列重要会议,从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到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相关举措落地有声,“稳”的基础在夯实,“进”的力量在凝聚,这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充分政策支撑。从预期指数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和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保持在景气区间,表明多数企业对市场走势仍有信心。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重要保障。当前,快速有效控制疫情是当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前置条件之一。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要求“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动态清零”,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将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门类齐全的制造业部门及其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等,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点。随着组合式稳增长政策力度的加大并落地,以及更多增量政策工具因势而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也随着坚决打赢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实效,经济下行压力有望得到缓解,国民经济将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未来经济增速大概率会逐步回升。(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张艳玲)
上一条: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