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63亿户,相比2012年底的5500万户,净增超1亿户,年平均增幅达12%。市场主体数量持续稳定增长,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和稳定就业的中坚力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10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瞄准难题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
2014年2月,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基本原则,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拉开了中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的通知》,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4个方面12项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社会创业热情,激发市场活力。
2021年8月,国务院制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中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为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创业创新、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
围绕激发活力,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中国先后推动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实施“先照后证”“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并证”,实现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同时,畅通市场退出渠道,优化普通注销程序,开展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提高市场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持续优化登记注册服务,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程度。中国实行名称自主申报改革,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深化运用“电子证照”,大力推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最大程度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企业平均开办时间由改革前的1个多月压缩至现在的4个工作日以内。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为适应放宽准入带来的监管变化,市场监管部门推动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先后将企业年度检验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广泛应用,建立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制度。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础,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形成。
加大纾困解难力度,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保市场主体是稳经济的关键一招。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保市场主体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从财税、金融、就业、社保等方面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重点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这些举措有利于为市场主体持续减负增加活力,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从2012年底的1000多万户增长到4700多万户,数量翻了两番,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九成,是中国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的有力体现;外商投资企业从44.1万户增长到66.8万户,增幅超过50%,中国为各国投资者带来福音,持续成为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企业达2300多万户,占全部企业的46.4%,有助于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积蓄新动能。
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从战略高度出发,继续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以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大程度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催生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助力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责任编辑:华章 安然 宇馨)
上一条:央地政策齐发力 稳定制造业投资
上一条: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