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开展“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渑池县文旅局启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
截至目前,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遗迹遗物较为丰富,有房址、壕沟、墓葬、窖穴、灰坑、陶器、玉器、石器、象牙制品等,首次发现了交错平行线纹彩陶罐、象牙镯形器、玉钺、玉环、玉璜等高等级遗物。而仰韶文化大型人工壕沟的出现,反映出仰韶村遗址防御设施完备、聚落发展繁盛。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仰韶村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李世伟介绍,这次还发现有青灰色“混凝土”地坪、红褐色涂朱草茎泥墙壁等房屋建筑遗存。经检测分析,青灰色“混凝土”组分结构特征及结合形式同现代混凝土基本相同,为研究仰韶村遗址及豫西地区仰韶文化时期房屋建筑类别、形制、建造技术等提供了新材料。
本次发掘还展开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委托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中国西北大学联合对8个距今6000年至5000年的尖底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尖底瓶残留物可能是以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麦族和块根类植物为原料制作的发酵酒,采用发芽谷物和曲发酵两种酿酒技术。
专家认为,甲骨文中记录了两类酒,即“酒”和“醴”。前者是用发霉的谷物进行发酵的酒;后者是用发芽的谷物酿造而成。这两种酿造工艺在仰韶村遗址尖底瓶残留物中均有发现,为新石器仰韶文化中心区域粮食酒的酿造和消费提供了证据。
此外,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对遗址墓葬提取的14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其中2个样品检测出丝蛋白的微痕迹,说明墓葬中可能存在过丝绸实物。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对深入了解遗址文化内涵、聚落布局、聚落形态发展演变以及豫西地区文明化进程等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多学科考古技术的提升,丰富了我们对仰韶村遗址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