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6月1日电(记者范世辉、闫起磊)李三妮来自太行山区的灵寿县燕川乡西庄村,教育资源匮乏。“过去上几年学识几个字,跟着父母垦大山”几乎是一部分孩子难以逃脱的宿命,他们很难通过教育走出封闭的大山实现梦想。
为了积极推动城乡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实现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1年起,石家庄市在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山区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他们在乡镇政府驻地或较大的中心村新改扩建标准化寄宿制小学70所,在县城或周边新建寄宿制初中12所,集中转移安置山区学生就读,同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保障难以转移的低学段儿童就近在教学点就读。
李三妮就读的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是灵寿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寄宿制初中,承担着灵寿镇西托片和山区五乡镇初中适龄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120多个山区村庄的学生在此就读。2014年以来,共为山区培养学生6300多人。
李三妮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到二中读书,不仅仅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还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
据介绍,在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石家庄市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对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累计安排学生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资金1.12亿元,惠及学生13.5万人。
“我在二中上学不仅免学费、书费、住宿费,每学期还有国家和当地共计1200元贫困补助。另外,还有144元钱的车补。”李三妮说。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以来,累计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6.78万名,引导1.5万名家长走出深山、创业致富,直接惠及贫困人口21.6万人。
上一条:云南巍山乡村振兴打好“三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