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贵州遵义:赤水河重现水清岸绿
2019-06-23 06:38:25

 在长江众多的支流中,从干流长度和年均径流总量上看,这是一条并不起眼的河。

1935年,这里见证了红军战史上的一段传奇——四渡赤水。从此,赤水河作为“英雄河”载入中国革命史。

近年来,通过推行第三方治理、生态补偿、跨区域治理联席制度等改革举措,贵州省遵义市力保赤水河一江碧水,打响了一场生态环境保卫战。

治水,酿出美酒香飘世界

上完夜班,一觉睡醒已到中午,茅台镇酿酒工田治龙习惯到河边透透气。倘若回到六七年前,他断不会有如此雅兴,“那会儿河水都是黑的,一股酸臭味熏得人喘不过气来。”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从贵州遵义仁怀市茅台镇到四川古蔺县二郎滩,短短40多公里河段,孕育了一批名酒。

长征时期,红军到达茅台镇,当地群众用本地白酒为战士们洗尘疗伤,“美酒河”留下一段红色佳话。

2010年前后,沿岸白酒行业大小酒厂接近3000家。快速扩张的同时,治污能力却没跟上,每天数万吨废水直排赤水河。“部分断面水质已沦为劣五类,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遵义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曾勇回忆。

2013年,贵州省提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赤水河的生态环境。治河先治污,遵义市在流域各县市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全面启动白酒企业污水处理工程。

“我们的排水口不在赤水河,而在6公里外的山头上。”走进位于习水县的一家酒厂,3座污水处理站正在紧张运转,泛着黄色泡沫的污水渐渐变得清亮。这些水还要通过二级水泵,抽调到320米高的大山里,注入溪流中“洗个澡”,接受自然净化之后再汇入赤水河。“所有流程由第三方环保机构把控,监测数据实时传送省环保厅,不受酒厂干预。”酒厂环保部主任任伯俊告诉记者。

如今,赤水河流域不符合排污规范和取水要求的酒企已基本完成整改,河流总体水质又恢复到二类标准。

护水,环保制度落地有声

“那是我打过最‘贵’的鱼,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家住五马河畔,6岁就下河摸鱼,仁怀市五马镇居民刘顺利习惯淘些野生河鲜打牙祭。

2017年1月,赤水河启动全流域禁渔,10年内禁止一切捕捞行为。刘顺利没当回事,当年10月,他和3个同伴在河边电捕,被镇里的生态巡防队员逮了个正着。因为半桶鱼,他们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并被罚放养200斤鱼苗作为生态补偿。

近年来,遵义市探索建立源头严格控制的制度体系,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红线划定、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确权、三级河长制等生态文明建设。仁怀市法院、遵义中院先后成立环境保护法庭,专门审理环保类案件。

前一阵子,因向赤水河违规排污,曹光贵被仁怀市环保局处以5万元罚款。因对处罚不服气,他向仁怀市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最终,法院判决曹光贵败诉。

“以前如果有企业对环保部门的处罚不服,往往会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为借口,不履行或拖延履行处罚决定,甚至堂而皇之地继续排污。”仁怀市法院副院长、环资审判庭庭长陈长杰介绍,“现在只需法院一纸诉前禁止令,就能第一时间叫停污染行为。”

与此同时,贵州、云南、四川三省开展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检查,遵义市环保局与四川泸州市环保局签署《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联动协议》,携手加强赤水河川黔毗邻区域环境保护。

乐水,群众享受生态红利

站在山坡上眺望河面,流水声在山谷回荡,村民赖方平想起了打鱼的岁月。

6年前,为保护赤水河珍稀鱼类,习水县隆兴镇全面取缔所有捕捞渔船。“洗脚上岸”的赖方平有些茫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彼时,滨江村致富带头人杨陶江正在村里发展食用仙人掌产业,邀请赖方平前去务工。一亩仙人掌年产6000斤以上,保底收购价1.5元,赖方平观察了两年,确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新门路,他拿出家里的7亩地加入合作社,一门心思种起了仙人掌。

赤水河全面禁渔以后,遵义段沿岸各县市积极争取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渔民围绕山地生态鱼、乌骨鸡、金钗石斛等特色产业和服务行业,实现转产、转业、再就业。

离开渔船,渔民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赤水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休养生息。不仅如此,伴随着污染治理的展开,农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卫生越来越好,蚊子苍蝇少了。”房子靠近山脚,老乡家流下来的污水常常堵门,仁怀市坛厂街道枇杷社区居民陈发琼一度苦不堪言。2016年开始,污水管网接进各家各户,陈发琼一家终于摆脱了与臭水沟相伴的日子。

如今,爱护赤水河已成为沿岸群众共识,遵义段实现三级河长全覆盖。志愿者、环保协会等力量被调动起来,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一河清水。

河水变清、河岸变美,好生态带来了旺人气。沿赤水河谷,遵义市投入45亿元修建旅游公路,将四渡赤水红色文化、酒文化、盐运文化等串珠成链。2018年,素有“千瀑之市”等称号的赤水市,接待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800万人次、200亿元。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