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让“讲故事”成为国家对外传播的新“生产力”
2019-08-25 10:34:59

 江鸿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新媒体研究中心

怎么把“讲故事”的方法和国家对外传播更好地融合起来?如何才能把对外传播的故事讲好?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2019年8月24日,“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北京分站赛”正式启动。

故事人人都会讲?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是“讲”;平铺直叙,味同嚼蜡也是“讲”;白纸黑字可以,特效大片亦可以讲。不同的“讲”法,带给人的感觉不同,带来的传播效果更是相差万里。

口耳相传的时代,人们说故事;纸与笔的时代,人们写故事;光与电的时代,人们演故事;互联网时代,人们立体化呈现故事。但不管是说,是写,是演,还是呈现,归根结底都是讲故事的手段,一个“讲”字囊括了一切方法与手段,是核心,更是真谛。

君不见,西方大片中携带了多少他们的“价值观”,看“故事”成了另类上课;君不见,海外文学作品又添加了多少他们的“人生观”,读“故事”成了别样教育。

在一个“讲故事”胜过“言传说教”的年代,故事就是“能量池”与“传声筒”,而讲法就是“扩音机”与“放大器”,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故事讲好了不但能形成自己的话语权,更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从这个角度讲,故事就是一种历史性的、世俗性的生产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讲”字上做好文章呢?对此,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8月24日的启动仪式上给出了系统化的“答案”。

其一、找准力量源泉是前提。不同的人会讲出不同风格的故事,普通百姓有普通百姓的讲法,专业人士有专业认识的讲法,在互联网这个高度重视UGC(用户生产内容)式内容生产的时代,要想让故事获得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让“听众”接受,就要以“高手在民间”的认知,想方设法地调动起“民间”的力量。对此,杜占元提出的“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不是专业媒体的特权,也不是官方机构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可谓“一针见血”,直击“痛点”!

其二、重视讲述方法是保证。怎样讲国人才能“爱看”?“老外”才能“爱听”?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讲述者秉持“姿态开放”“ 紧接地气”“用情讲述”三个要点。能以十足的信心,姿态开放地讲故事,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式的讲;能熟练运用鲜活的画面、平实的语言来讲故事,而不是空洞说教式的讲;能沉下心来,用真情实感讲故事,而不是虚情假意式的讲。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要以能引人、能感人、能动人的高质量故事为“船”,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为“浆”,打造出一套认可度高的中国故事IP,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故事在对外传播中的新“生产力”效应,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对外传播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高度!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讲故事也是一个“技术活”,要扎下心来研究,万不能有“此亦无它,唯手熟尔”的轻视。(责任编辑:王鑫)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