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科技助力司法裁判 为智慧法院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2021-04-16 06:40:49

 人民网北京4月15日电 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智慧法院建设研讨会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法院信息化蓝皮书》表明,科技助力司法裁判,为智慧法院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AI审判”受关注 决策公平性仍需进一步明确

“机器人法官”“机器人律师”等词语如今已经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裁判已成为当下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并作为一个严肃的司法理论与实践课题,在实践中被反复论述、检验。《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基于法律人工智能实验成果,结合人工智能在法院信息化中的深刻实践,对司法审判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科技与法研究中心主任杨延超表示,当下在司法裁判领域,人工智能凸显了较为强劲的应用价值,裁判结果的产生方式实现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通过让机器人学习既往与此相关的大量判例,对于类似案件可以做到结果基本公平;对于专业性案件,机器人会在论理中学习此前法官的论述。这些对于该案法官而言具有较大的借鉴和补充意义。

由此可见,目前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有其必要性。同时,杨延超指出,“我们也要正视目前人工智能司法审判的局限性,一是 ‘效率价值’与‘正义价值’之间的矛盾,二是‘算法局限’与‘裁判扩张’之间的矛盾。”

“智慧执行”重点提升执行系统智能度 规范执行行为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建立全国统一的执行办案系统,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网上查控,是智慧执行取得的突出成就。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办案系统进行升级优化,重点提升执行系统智能度,实现了以信息化手段约束执行权、规范执行行为的目的。

构建全业务网上办理平台能够积极提升执行能力。最高人民法院推动案件卷宗及时电子化并上传办案系统,为法官全流程网上智能办案、审判管理人员网上精准监管创造条件。全国各地法院也积极建设和推广电子送达平台,化解送达过程中找人难、送达难等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进一步提升、社会大数据的进一步公开以及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裁判的价值将继续彰显。”杨延超总结说。传统意义上庭审、送达、质证、判决的概念或将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得到新的转变,科技助力司法裁判为智慧法院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孝金波、宋子节、实习生李佳琪)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