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对话主席】戴北方:让创新要素充分涌动 将法律底线之上的广阔空间留给市场
2019-03-14 20:23:33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网议库、中国网政协频道发起《对话主席》栏目,专访多省市政协主席,面对面倾听他们如何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方面“双向发力”,分享他们如何在崇尚学习、崇尚创新、崇尚团结方面“一线思维”。本期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中国网 李培刚 摄)

中国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张宁锐 李培刚) “要着力破除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固步自封、盲目乐观,在成绩面前浮躁浮夸;二是妄自菲薄、灰心丧气,在挑战面前无所作为。”这是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全体会议大会发言中,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讲的一句话。会后,戴北方就发言中的有关建议和政协工作接受中国网(《议库》APP平台)专访。

中国网:您在大会发言中说,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要素充分涌动,把创新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创新要素充分涌动,关键在哪里?

戴北方: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创新犹如一粒种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关键要有好的环境,包括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成才环境等。创新的本质就是试错的过程,尤其是颠覆式创新充满不确定性、周期漫长,需要加强理念引导,在全社会营造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深圳40年发展形成的“十大观念”,其中一个脍炙人口的观念就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正是在这一观念引领下,深圳从一个没有什么高校院所、没有什么创新载体、没有什么自然资源的“三无”地区,成为全国创新者的热土,涌现出腾讯、华为、大疆、比亚迪等一批享誉世界的龙头企业。因此,创新不仅是企业、科研单位的责任,政府和社会各方要协同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创新。政府要在营造创新环境上下功夫,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更多的年轻企业家、科学家加速成长。要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对探索未知中的失误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让创新者放下包袱,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坚定信念、勇担风险、把握机遇。只有这样,创新创造创业的源头活水才能充分涌动。

中国网:谈到制度机制和营造良好环境,您在呼吁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可不可以再深度解读下,怎样理解“坚持竞争中性原则”?

戴北方:坚持竞争中性原则,从某种意义讲就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就是“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实施竞争中性原则,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实质性利好,也将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民营企业已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当前民营企业有“三怕”:一是怕政策变,二是怕领导变,三是怕官员贪。民营企业共性的诉求,就是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消除各种不合理“场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始终鼓励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企业参与平等竞争,政府专心致志做好服务、做优营商环境。只要企业守法经营,政府能不管就不管。正是政府的“不管”,深圳成为全国唯一商事主体突破300万个的城市,全市1.4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9%。在深圳,企业家想得最多的是怎么对接市场、进行研发,而不是怎么和政府打交道。

从深圳的发展经验看,实施竞争中性原则,关键要做到“三个尊重”:一是尊重市场,核心是遵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规范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干预,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基础上尽量给市场放权。二是尊重企业,尤其是要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放手发展。三是尊重企业家,尊重他们的劳动和贡献,保护他们的合法人身财产安全,推动政商关系在依法依规、界限分明、公开透明的轨道上良性互动。

中国网议库、中国网政协频道发起《对话主席》栏目,本期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中国网 李培刚 摄)

中国网:在政协大会发言中,您说,“将法律底线之上的广阔空间留给市场主体”,法治对深圳过去的40年,意味着什么?

戴北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就说明,市场经济必然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是把一切都交给市场。要通过法治的引领、约束和规范作用,解决市场失灵带来的道德滑坡、诚信失序和“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保障市场这趟列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深圳40年发展实践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较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化与法治化进程同步推动、互相促进。深圳是全国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之一,自1992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被授予特区立法权以来,累计通过法规及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超过450项,超过57%的法规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先行先试制定的。平均每3年左右就出台一部促进创新的法规,把市场化中遇到的问题纳入法治框架解决,为创新保驾护航。

比如,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就是全国首部综合类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对于鼓励创新意义十分重大。正是在这种法治氛围下,依法经营成为深圳企业的一种自觉,当利益受到损害,企业的首选是通过法律来维权,而不是找领导、找政府。深圳的实践表明,只有市场化、法治化两条腿走路,崇尚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才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创新主体的热情和活力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来。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有很多重要的论断,汪洋主席也多次强调政协在新的历史阶段要有新作为,要有“一线思维”。深圳政协在过去这些年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您怎么理解“一线思维”?

戴北方:“一线思维”是对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要求。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以“一线思维”做好政协工作。首先,要有“一线”的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有系列重要论述,尤其对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这两个定位,赋予了政协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政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把握政协处于凝心聚力第一线、决策咨询第一线、协商民主第一线、国家治理第一线,以“一线”担当,追求“一线”作为,把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落到实处。

其次,要加强履职制度机制建设。要增强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自觉性,在加强和改进工作上下功夫,将政协履职的内容、形式、步骤等用制度固定下来,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发挥好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为形成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要营造积极履职的氛围。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要通过加强纪律约束,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委员的担当意识。让委员充分认识到,当好委员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本职。政协组织要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推动政协工作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要牢牢把握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这一履职中心环节,把党的决策部署传达贯彻下去,把社会各界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切实肩负好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

下一步,深圳市政协将按照“一线”标准,专题研究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发挥专委会分党组作用,努力实现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继续加强委员学习培训,完善委员履职管理机制,克服和防止管理上软、组织上散、工作上松的问题,为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相关阅读: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专题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