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北美观察丨反对居家令?别被“特没谱”忽悠了!
2020-04-22 13:11:29

 

截至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达82万。由于美国全境目前都处在紧急状态之中,大多数州政府从3月中旬之后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居家隔离令,限制民众聚集和出行,这些措施极大地遏制了疫情扩散的势头。

然而,就在这疫情防控的最紧要关头,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16日宣布,鼓励各州政府自行决定解除“居家限制令”的时间,随后美国多地竟然爆发右翼势力街头抗议居家令的实施,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还发声表示支持,抗议者以及特朗普的这些无视大众利益,甚至暗藏心机的行为遭到了美国多家主流舆论的猛烈批判。

特朗普总统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各州“从社交距离限制中解放民众”。来源:《纽约时报》

特朗普支持右翼势力抗议居家令

据《纽约时报》4月20日的报道,特朗普在上周五呼吁各州州长逐步放开限制令并恢复经济活动,并随后在社交媒体上接连发布“解放密歇根州”、“解放明尼苏达州”和“解放佛吉尼亚州”的信息。这些信息被保守派和右翼政客大肆转发。受此影响,美国多地爆发抗议居家令、反对安全社交距离和呼吁恢复工作的聚集示威活动。

《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支持抗议各州实施的“限制令”

根据Vox新闻网4月20日的报道,密歇根州疫情严重,人口排名美国第十,而死亡人数却高居第三。然而,保守派团体却怂恿民众聚集到政府大楼前,谴责过严的居家令,并且几乎没有人戴口罩,也没有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20日的报道,特朗普上周日还在为抗议者辩解,称“这些人是爱国者,他们想恢复工作”。

特朗普的支持者上周四在密歇根州政府大楼外抗议该州的限制令。来源:《纽约时报》

特朗普是在借疫情打政治牌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凯瑟琳·兰佩尔(Catherine Rampell)4月20日撰文称,特朗普这种煽动抗议的行为就像是一场有关人民健康和资本利益的赌博。目前美国高达20%的失业率和明显的经济衰退迹象是特朗普不惜牺牲公众健康,也要支持解除居家限制令的原因。

特朗普当初竞选和如今在任期间一直鼓吹“美国再次伟大”的论调,只要失业率低、股市上涨,美国人民就仍会投他的选票。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短短几周之内就抹杀了他执政以来的成绩。现在,特朗普已经没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所以他才孤注一掷,冒着牺牲更多民众健康利益和疫情第二次暴发的风险,怂恿开放各州以及恢复经济。

Vox报道称:特朗普希望分散选民来赢得竞选投票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点名指出的几个州的州长都是民主党人,他批评这些州的限制令过于苛刻,煽动这些地区的右翼势力聚众抗议,结合美国大选日益临近的大背景,这些举动显然有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Vox新闻网称,别被特朗普忽悠,81%的美国人支持隔离措施

Vox新闻网在4月20日发表评论,称别被特朗普忽悠了,上街抗议居家令的只是一小部分人。民调显示,81%的受访者支持继续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以遏制病毒传播,在这方面,美国“空前团结”。特朗普是在利用疫情分裂美国选民,这就像十年前右翼民粹主义者发动的“茶党”运动一样。十几年前,“茶党”运动延缓了美国经济复苏,而如今疫情紧急,这种行为将直接葬送美国人民的性命。

Vox报道:民粹主义再次兴起把美国民众生命安全置于不顾

同日,《华盛顿邮报》还有一篇文章,标题直指“特朗普煽动右翼势力的行为是丑陋并且危险的”。文章称,特朗普煽动抗议居家令的意图是干扰对手民主党施政。比如在民主党执政的密歇根州,病毒感染者集中在黑人群体,然而,上街抗议居家令的绝大多数都是白人。Vox新闻网还注意到,密歇根州的民主党州长格蕾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近日来公众形象急剧上升,是民主党副总统提名的主要候选人之一。

疫情仍紧急,别被特朗普忽悠了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20日的报道,宾夕法尼亚州的医护团体也进行了抗议,一名参加抗议的护士卡特里娜·雷滕瓦尔德举着标语称“不想在我的ICU里见到你,待在家里”。她告诉记者,医院里的医疗资源已经接近饱和,疫情仍在上升期。另一名护士耶蒂·蒂莫西也表示,“我已经累垮了,真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CNN:反对居家限制令抗议者遭到当地护士群体的抗议

医护人员在马路中央阻止反对居家令的抗议车辆

尽管特朗普多次发声要求各州逐步恢复正常秩序,然而,多数州长并不买账。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称:“让我们抛弃个人观念和政治,专心防疫吧。”宾夕法尼亚州州长汤姆·沃尔夫也表示,隔离令对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民众要继续执行,为了他们自己的健康,也为了保护医疗人员。

《洛杉矶时报》甚至在4月20日发表专题社论,从法律角度分析称“州政府有权为了公众健康限制个人自由”。

《洛杉矶时报》报道称,州政府有权为维护公众健康限制个人自由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