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10年前,还是美国副总统的拜登就曾与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在莫斯科进行过面对面会议。当时,拜登称,美国希望以反映两国共同利益的方式,“重新设定”美俄关系。
如今,两人又将坐到谈判桌前。但这一次,双方若想仅仅通过一场领导人峰会,就让陷入低点的俄美关系取得本质性突破,却似乎“不太可能”。
“老对手”再交锋,
这些议题将摆上谈判桌……
日内瓦时间6月16日13时(北京时间19时),俄美领导人峰会将正式开始。
据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介绍,普京和拜登的会谈将由一次小范围会谈和两次大范围会谈三部分组成,期间将有茶歇。
至于会谈持续多久,乌沙科夫称,“一切取决于讨论进行的情况,以及两位总统的心情、哪些问题占用的时间会比我们计划的长。”
一位熟悉美俄峰会筹备情况的消息人士称,谈判计划进行近5个小时。
另外,根据美俄双方的预热放风,此次会晤议题十分宽泛,涉及到双边关系、战略稳定、军控、热点地区冲突调解、反恐、新冠疫情、网络安全、人权、环境保护等各领域。
美俄关系最低点时的会晤,
“调门儿”一降再降
峰会前夕,美俄关系持续紧张,制裁战、口水仗几乎成为常态。普京和拜登日前先后表示,美俄关系正处于“近年来最低点”。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美俄关系处在一个“较为危险的境地”,这是促使“普拜会”举行的主要原因。
普京曾表示,此次会晤目的是改善双边关系;拜登也说,会晤旨在寻求双方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不过,美俄双方在峰会前仍持续释放消极信息。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孙成昊解释称,对美国来说,美国国内“反俄仇俄”情绪未消散,尽管拜登没有前总统特朗普“通俄门”的包袱,但他执政以后,包括指责俄干涉美国大选、指责俄参与黑客攻击美国行为等,“让拜登没办法在外交上对俄展现太柔软的身段”。
“俄罗斯其实也是一样的”,孙成昊称,由于美国对俄的外交施压、经济制裁一直以来都是层层加码,在俄现行治理模式下,不可能对美国有缓和的姿态,俄罗斯的国内政治也决定了普京不可能对拜登过度示好。
不过,多方预测,美俄双方将在非核心利益方面达成合作,包括气候变化问题、抗击新冠疫情问题等。张弘称,“美俄之间可能在这些领域达成一定共识。通过非核心问题来营造或者恢复这样的对话,我觉得才是这次会晤的最主要目的。”
欧洲行最后一站见普京,
拜登在给自己“打气”?
此次拜登与普京在日内瓦的会晤,是拜登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在此之前,他先后出席了G7峰会、北约峰会和美欧峰会。
在张弘看来,“先盟友、后竞争对手”,这个顺序是正确的。
“通过三场峰会,为拜登与普京见面提供强有力的联盟外交的支撑。实际上,美国是代表着西方阵营与俄对话,这样它在地区安全问题、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至少已经有了所谓的‘联盟的声音’,超越了美国本身,部分代表了欧洲立场。”张弘指出。
孙成昊也表示,这样的行程安排是“精心设计的”。若拜登提前跟普京有来往,首先他心里没底;其次,拜登也担心欧洲盟友认为,美俄会采取这种“越顶外交”的方式,达成一些不利于欧洲的安排,这对于拜登巩固跨大西洋关系也是不利的。
“对话”已是最好的结果?
俄美或难在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
早在1985年,美苏领导人就曾在日内瓦举行过峰会,且那次双方会晤被视为是两国走出冷战的转折点。不过,对于此次峰会的结果,外界普遍不乐观。
张弘指出,首先,美俄在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事件上分歧重大,而这“属于俄罗斯的‘红线’”,俄一直反感美西方对于俄内部民主事务和政治事务的直接干涉。其次,是“安全红线”,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在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地区的频繁活动以及前沿部署,威胁到了俄西部安全。
孙成昊还提及美俄之间更具体的矛盾——制裁问题。俄在经济上最关切的是,美国什么时候可以把制裁取消。但首先,美国国内“反俄仇俄”的情绪高涨,国会不可能在这种状态下取消对俄制裁,而拜登政府在制裁上至少没有太多筹码。
总的来说,专家预测,这次峰会很难让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
孙成昊指出,美俄在氛围上会有一些局部的改善;此次会晤将可以让大家对美俄关系有“更加稳定的预期”。张弘则称,尽管峰会不能达成突破,但不意味着未来美俄不能实现经常性对话。这种大国的经常性机制性一旦恢复,对俄罗斯十分有利,有助于俄罗斯打破西方对其外交孤立。
“两位领导人会就很多事情争论不休,但对话会继续下去。”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政府的驻俄大使亚历山大·弗什博指出,而这是“人们能想到的最好的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