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阳燃煤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各项工程正有序推进。本报记者 刘刚 摄
■“项目建设坚持环保理念,电站投产后将实现废水零排放,噪音、粉尘、大气污染物排放也将优于现有标准。”
■“目前,现场参建人员超过2000人,一半以上是越南本地员工。建成投入运营后,运维团队中本地员工预计将达到70%左右,电站所需的辅助工作岗位将全部提供给当地民众。”
■“这是目前越南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项目之一。电站建成后除满足当地用电需求外,还将向河内和周边省份输电。”
越南首都河内以东约100公里的海阳省京师河畔,随着一间间机组厂房拔地而起,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电站已见雏形。这里便是越南海阳燃煤电站项目施工现场。该项目是中国企业在越南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进展受到高度关注。如今,项目工程建设已经过半,为越南当地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逐渐显现。
“我们要在荒地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电站”
来到海阳省荆门县福成乡,绿树掩映中,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燃煤电站银灰色的建筑为这个农业小镇增添了不少现代气息。
海阳燃煤电站项目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与马来西亚捷硕公司共同投资,总投资额近19亿美元,以“设计—采购—施工”的EPC总承包方式建设。项目包括两台60万千瓦亚临界发电机组,采用“一机两炉”模式,配置4台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81亿千瓦时。
“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项目汽机房基础施工、生活区、设备卸货码头及道路、锅炉钢结构吊装、汽轮机安装等几项关键工程相继完成,电站的轮廓已清晰可见。”越南海阳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跃宇对记者说。
“我们要在荒地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电站。”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南院)海阳总承包项目经理李仁刚向记者回忆道:“2016年3月项目奠基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附近村民在这里放牛、牧马。雨季时,坑坑洼洼的地上会形成许多小水塘。从工地去省会采购日用品,需要乘摆渡船,一条大河将我们与繁华都市隔开。”
“越南北部炎热多雨,施工时,大家身上的衣服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再次被汗水浸透。尽管如此,中越两国员工干劲十足,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保障项目各环节顺利推进。”西南院海阳总承包项目总工程师晏世刚说。
“双方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3月,项目1号机组1号锅炉水压试验顺利完成,这也是项目部2019年开年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这标志着项目的锅炉设计、制造和安装均通过了严苛测试,电站距离建成投产又迈进一大步。”项目越方技术人员阮妙激动地对记者说。
锅炉水压试验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海阳燃煤电站项目整体建设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也展现了中国技术的高水平和中国制造的高质量。“我们把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火力发电专利技术充分应用到项目中,包括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九级回热热力系统、冷却塔二次循环等国内成熟可靠的专利技术,电站的三大主机和大部分辅机设备均是中国制造。”西南院董事长郝群岩介绍说:“项目建设坚持环保理念,电站投产后将实现废水零排放,噪音、粉尘、大气污染物排放也将优于现有标准。”
“除了推进中国技术标准落地,我们也与当地企业积极开展密切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60余家越南分包商参与了项目。”李仁刚说,例如,厂区雨水沟道在我国一般采用现浇结构,但电站项目受地质和气候限制,难以在持续的雨季期间快速、高质量地完成现浇施工。但当地企业已有成熟的预制沟道经验及完善的工艺保障。项目部通过与其协调配合,大大加快了雨季施工进度,节省了施工成本。
“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越南当地企业有机会加入进来并从中获益。双方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越南越王股份公司在项目现场的质量总监阮成忠对记者表示,相信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为越南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合作机遇。
“得益于项目建设,我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一直以来,越南都难摆脱供电紧张局面,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电力。荆门县也经常遇到停电的烦恼。在记者到工地采访的第二天,就遇上一整天的停电,直到傍晚电力供应才恢复。当地居民阮洪明告诉记者,每年到了5、6月份,当地就进入停电高峰,每周都会停几次电,给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海阳省委书记阮孟显在视察项目进展时表示:“作为越南国家重点项目,海阳燃煤电站将有效解决当地电力短缺问题,带动产业升级,为越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这是一个惠民生、助发展的好工程。”
“两台机组计划分别于2020年、2021年陆续投产。这是目前越南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项目之一。电站建成后除满足当地用电需求外,还将向河内和周边省份输电。”越南海阳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守江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现场参建人员超过2000人,一半以上是越南本地员工。建成投入运营后,运维团队中本地员工预计将达到70%左右,电站所需的辅助工作岗位将全部提供给当地民众。”郭跃宇说。
阮洪明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宁赦村,约有100人在项目工地工作。“我做木工每天能赚35万越盾(约合105元人民币),我妻子担任翻译,每月工资600万越盾(约合1800元人民币)!”阮洪明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如今,项目周边餐馆、百货店已鳞次栉比,不仅当地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很多外省人也纷至沓来,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迅速热闹了起来。“今天一上午我家卖出六七十碗牛肉粉,生意火得不行。”在项目生活区对面开店的陈文第专门从南定省来此谋生,他告诉记者:“现在每月扣除各项开销,大概能赚1000万越盾(约合3000元人民币)。得益于项目建设,我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