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滑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促进就业脱贫致富
2019-09-15 13:20:39

 今日新闻报:(李跃平)滑县辖3个街道14镇6乡,100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48.8万人,总面积181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省直管县,也是全国率先脱贫的28个贫困县之一。产业是发

 
展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滑县始终将产业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能动性,探索、引导、实施了“总部+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金泰、波司登、常
 
青、金岛、广东传祺、易凯针织等知名服装企业纷纷入驻滑县。目前,在滑县产业集聚区设立总部的纺织服装企业14家,在19个乡镇88个村庄建设卫星工厂88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
 
户1000余人。一个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带贫模式得以迅速发展。
一、“总部+卫星工厂”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滑县抢抓沿海发达地区服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规模性转移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县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把纺织服装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把招商
 
引资与带贫增收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规划打造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2013年,滑县引进金泰服装公司,该公司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探索在村庄建设“卫星工厂”,总厂负责设计、裁剪和后继整理、包装,“卫星工厂”负责生产加工,该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方便群众就
 
近就业,解决了企业的招工难题,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金泰公司总结经验,先后投资建设了六个“卫星工厂”,每个“卫星工厂”是一个标准化厂房,占地2.5亩,多分布在贫困人口密集区,投资300
 
万元,有一条生产线,能容纳100个就业岗位,年生产能力50多万件,年均纳税50万元左右,开启了滑县“总部+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
    二、金泰制衣“总部+卫星工厂”产业模式发展效果
    实践证明,“总部+卫星工厂”模式接地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有生命力在于“三个符合”、“三个有利于”和“三赢”,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滑县人口大县县情、符合劳动密集型服装
 
加工企业建厂标准;有利于当地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让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家有农田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村适龄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为她们搭建了一个永久性的致富平台;有利于增加当地财政
 
收入(每厂年均纳税50万左右);有利于企业招工,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的发展瓶径。所吸纳的对象多是家庭妇女,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养孩子,还要兼顾农业生产,深知生活的艰辛不易。卫星工厂为他
 
们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且工作环境冬暖夏凉,每天上班7小时,平均月薪2700元,她们很珍惜,工作很努力,这一劳动群体现已成为公司再发展的主力军;“总部+卫星工厂”的扶贫经营模式,实现了
 
三赢目标,即:政府赢了,去年仅金泰公司就纳税1830万,为职工发放薪酬8600多万;村民赢了,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企业赢了,有一支稳定并逐步壮大的职工队伍。
金泰制衣公司现有“卫星工厂”23座,员工3000人,主要生产美特斯邦威、森马、波司登等国际、国内品牌服装,产品涵盖牛仔、休闲、羽绒服三大系列60多个品种。2018年生产能力达近600万件,实现
 
销售收入3亿元。
三、“总部+卫星工厂”模式的蓬勃发展
“总部+卫星工厂”模式的成功实践,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服装企业的认可,广东传祺在大寨、赵营两乡镇设立10个“卫星工厂”,波司登年产1000万件羽绒服装项目于2018年3月21日签约落地,规划
 
投资8亿元,占地240亩,规划建设2个中心厂区(每个14万平方米)、60个卫星工厂(每个占地3亩,建筑面积700平方),预计共带贫300余人……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发展模式,在鼓励企业自己建设“卫星工厂”的同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一方面,政府通过统一征收企业自建的卫星工厂然后再租赁给企业使用的方法,减少企业投资压
 
力,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就业,目前政府征收卫星工厂47个;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政府融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参与服装产业发展,入股服装企业,共同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产业。现已建
 
设“卫星工厂”35个。
目前,县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加工企业14家,已成规模的服装企业有金泰、允硕、紫阳华美等10家,即将投产的有常青、波司登、易凯针织、傲宸服饰等4家。同时,森马、黑牡丹、天津华海龙童装等项
 
目正在洽谈。现从业工人6000余人,2018年实现产值9亿元。全部达产后年可加工服装8000万件,安排劳动力1万人,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产值可达100亿元。
四、体会和建议
滑县在发展产业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立足滑县的人口资源和村庄建设土地资源两大优势,摸索出“总部+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是引进实力强的知名企业落户于县产业集聚区,建设
 
企业发展总部;生命力是延伸到乡村,在富余劳动力集中的地方建设加工车间;落脚点是实现了政府、村委会、农户、企业合作共赢。
建议上级党委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给基层留有充分的探索发展空间,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真正地把产业扶贫做好、做实,助力脱贫攻坚长效、持久
 
,让广大贫困家庭真脱贫、脱真贫,使脱贫攻坚成效真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