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网讯(李跃平 通讯员李会红)“玉兰妹子啊,你前天刚来看了俺,这又给俺送来救助金,真不知道咋感谢你了......”堤王村4组的乳腺癌患者宋秀琴紧紧拉着刘玉兰的手说。
刘玉兰,望田镇妇联主席,慈善工作站站长。自2017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刘玉兰任工作区区长兼妇联主席。同县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望田镇王庄区是镇里最偏远的一个区,共4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 20户60人。严格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识别的要求,她和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走访调查,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贫困户识别程序,指导并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的每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20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争取做到不错评,不漏评,把国家的扶贫精神严格落实下去。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根据每户贫困户致贫的实际情况,依靠政府政策帮扶,针对残疾户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救助金和残疾人补贴,针对人居环境差的贫困户帮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贫困户家中有困难学生的申请了贫困生救助,每户贫困户安装了有线电视和自来水,让党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刘玉兰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第一书记和镇政府,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植小辣椒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贫困户和镇里的辣椒协会签订了收购协议,只要是贫困户的辣椒都比市场价高。同时带动在家不能出门务工的贫困户在镇里辣状元食品有限公司分捡辣椒,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同时也增加了贫困户在脱贫路上的信心。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刘玉兰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花庄村的贫困户贝愧,家有三口人,丈夫因患肝癌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孩子,大儿子患有智障,二儿子十岁患有脑脊髓后遗症,为了给儿子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并且还身负几十万的外债,生活的压力的她无法喘息,整天以泪洗面,生活黯淡无光。贝愧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和无奈。刘玉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她和村干部一起,经常到贝愧家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引导贝愧发展小辣椒种植业,协调孩子老师课余时间去贝愧家里辅导孩子学习。同时帮助贝愧一家三口落实了低保救助帮她大儿子和小儿子落实了残疾人补贴,并请来了理疗师教贝愧学习给儿子理疗。现在贝愧家里收入多了,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2019年就脱贫了。
五、发挥妇联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看到村中患重病的贫困母亲常年饱受病痛折磨,整个家庭还要背负大额债务,刘玉兰心情十分沉重,作为一名妇联干部,本就是广大妇女的娘家人,她暗自决心为她们做些什么。在县妇联和县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以来全镇共救助贫困母亲50余人,她们每人分别获得1000元救助资金。在脱贫攻坚工作走访入户过程中看到村里妇女受乳腺癌和宫颈癌折磨多年,她又开始积极谋划,为她们争取省妇联的两癌救助项目,2017年以来,全镇共有20位贫困妇女分别得到了省妇联10000元的两癌救助金。她还联合县慈善总会的慈善超市在望田镇政府举办了“脱贫攻坚 情暖鄢陵”冬季送温暖活动。从日常生活用品到过冬的棉衣,扶贫物质种类繁多,这次活动是真正把慈善超市搬到了家门口,方便镇里的困难群众不出镇里就领到自己需要的扶贫物质,真正实现一劵多选。此次冬季送温暖活动县慈善超市共捐赠爱心棉衣33件,爱心物质价值2千多元。让身处困难的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爱民温度。看到她们欣慰的笑容刘玉兰觉得自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扶贫还要扶志,如何克服贫困妇女等、靠、要的思想。
刘玉兰积极号召各村妇联主席,充分发挥村妇女之家的阵地作用,利用村里巾帼志愿者,四组一队,广泛宣传相关扶贫政策,开展各种活动帮助贫困妇女们树立自强、自信的观念,鼓励她们依靠自己,勤劳致富。辛勤的工作,一流的业绩,使刘玉兰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同事们的赞扬。镇妇联在全县妇女工作评比中都名列前茅,刘玉兰也被镇党委政府,县妇联,市妇联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市“三八红旗手”、市巾帼建功标兵。但她依然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履行着工作职责,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担当,展示着新时期基层乡镇妇女干部的昂扬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