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打赢扶贫攻坚的持久战,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
2019-05-01 21:56:48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

扶贫攻坚是决定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贫困地区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能做到“三保障”将会标志着我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三保障”问题,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做出部署,指出要加强部门统筹,明确工作标准和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地方主体作用,统筹调度资金资源,配齐配强工作力量,逐项逐户对账销号;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抓紧组织开展脱贫“回头看”,稳定政策和工作体系,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就如何做好扶贫攻坚的领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总书记的指示明确了在打好扶贫攻坚最后战役中的党委和政府的核心作用。

同时应清醒地意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都是持久战,即便我们在2020年从数字上消灭了贫困人口,达到了预期减贫目标,该工作在未来相当长时间还会面临着挑战,如何巩固贫困地区的脱贫成绩依然是任重道远。

可以说,贫困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目前打好扶贫攻坚战役还是在未来持续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贫困治理网络结构中毫无疑问需要党委和政府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政府对贫困治理过程的引导规划作用和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但又要凸显乡土社会的自主治理能力,进而实现贫困人群有能力内生造血持久巩固脱贫的结果的发展目标。

扶贫攻坚战略意在通过传递输送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境遇的国家扶贫资源,当前以驻村扶贫形式撬动农户内生造血能力就是例证。对于构建良好的贫困治理结构而言,在政府统筹引领下发挥村庄共同体自治能力、强化村庄共同体对农村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沟通协调作用是扶贫攻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按照这样的思路和原则,提升并巩固扶贫成效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政府主体的引导规划功能,强化其在扶贫过程的资源配置、思想建设与质量监督作用并与贫困地区形成“伙伴治理关系”。具体而言,政府主体的资源配置作用体现为政府主体配置扶贫资源项目、实施资金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兜底,引导企业与村庄经济合作社、农户建立产业帮扶关系,较好对接减贫制度供给与农户实际需求;思想建设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强调从思想教育层面激发并调动脱贫对象的内生动力,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质量监督作用体现为政府主体强化对贫困治理结果的问责与政策内容的有效性,能巩固脱贫攻坚的效果。

二是培育驻村扶贫干部村庄关怀意识与强化村庄共同体治理能力,加强这两个维度建设改善贫困治理效能。要有一套把扶贫干部利益和脱贫成效相挂钩的矛盾内在协调机制,激励干部的脱贫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新和担当。鉴于贫困治理成效的巩固需要考虑到因地制宜的帮扶、遏制脱贫群体因病返贫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贫困地区在脱贫后也还需要增强在扶贫治理领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与监督管理能力,通过提升自治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其沟通政府主体、贫困户的作用。

三是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通过因地制宜实施脱贫计划、项目引进、人才回流等形式加强脱贫地区的地方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持续打赢这一战役,更要在强化文化纽带的基础上寻找能够体现村庄自身比较优势的减贫发展项目,例如“飞地经济”、生态扶贫项目、乡村旅游业等模式。在打造村庄区域特色优势项目的过程中,政府主体要引导村庄共同体通过农民经济自发组织或村庄经济能人(或称乡村精英)的联系纽带强化与贫困户群体、非贫困群体的互动关系,促使贫困群体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措施摆脱贫困生活境遇并持续稳定。 (责任编辑:毅鸥)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