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山西采取有力举措,防止因灾返贫致贫
2021-12-03 08:33:55

 今年10月,山西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46个脱贫县、2769个脱贫村、44.5万脱贫人口不同程度受灾。面对灾情,山西拿出有力政策举措,切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山西还通过系统梳理返贫风险点、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等方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推动脱贫基础更稳固、群众生活更美好。

及时救助,重建有信心

大雨哗哗地下,临汾市蒲县曹家庄村的曹蒲星老两口急得团团转。

因为持续降雨,成熟的玉米在地里收不回来。村两委和帮扶单位了解情况后,发现存在这种情况的不止曹蒲星一家,立即组织党员干部等30余人组成抢收志愿服务工作队,深入田间开展农作物抢收工作。

掰玉米棒子、割秸秆、运输……工作队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经过两天努力,共抢收玉米约30亩,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感谢志愿服务队帮助我家抢收玉米!”曹蒲星激动地说。作为2014年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二人均患有重病。这几年在各方共同帮扶之下,一家人脱了贫,生活越来越好,即使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也在基层干部的帮助下安然度过。

“要不是党和政府帮我们重建房子,以后的日子我连想都不敢想!”11月18日中午,看着自己的新房封顶,临汾市吉县吉昌镇谢悉村70岁的刘文宗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和老伴特意做了饭菜,感谢前来帮忙封顶的施工人员。

10月以来,吉县遭遇多次连续强降雨天气,刘文宗的3孔砖窑洞也在这场雨中损毁严重,无法居住,需要重建。经过研究,刘文宗的新家就在原址上重建。施工队伍迅速入驻,紧锣密鼓实施建设。“我和老伴很快可以住进新房子了。”刘文宗欣喜地说。

据介绍,吉昌镇共新建农房23户,其中谢悉村共新建9户,已竣工4户。据了解,山西全省因灾受损农房17.82万户,其中无安全住房、符合保障政策的8万多户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将在春节前完成重建修缮任务。灾后,山西积极开展抢收抢种与保险赔付工作,共排除农田积水面积173.57万亩,修复损毁农田38.6万亩。

重点监测,帮扶更有力

“政策这么好,生活更有盼头了!”大同市浑源县东坊城乡荆庄村村民张月连说。

2018年,张月连被诊断出重病,需要进行手术,这让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脱贫攻坚时期,‘136’政策对张月连这样的家庭帮助很大。”村党支部书记高建军介绍,“136”政策是针对贫困患者的一项惠民政策,患者在县域、市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目录内费用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分别为1000、3000、6000元,封顶额之上的费用由医保基金报销。每年最多只需花1000元,张月连其余的医疗费用均可报销。

据了解,2022年,山西将对低保对象和认定的返贫致贫人口执行参保分类资助、基本医保普惠、大病保险倾斜、医疗救助托底保障等多重兜底政策。张月连也将通过提高报销比例和大病倾斜等方式继续得到救助。

为更好巩固脱贫成果,山西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省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0.61万户1.56万人。

发展产业,增收有保障

大同市阳高县大白登镇陈官屯村,125座整齐划一的大棚,见证着125户村民脱贫致富。

“这真是一个好项目。”村民陈信说,他们老两口今年已经65岁了,种大棚每年净收入有四五万元。

几年前,县里帮助村民建起了蔬菜大棚。为每户划转了土地,再用补贴款在大棚旁边给每户盖起一个看护房。陈信指着刚浇了水的幼苗说,“在大棚里种黄瓜,最多40天就能上市,一直能卖到明年5月份。紧接着再种上西红柿,又是一笔收入。”

还有一部分人通过“走出去”稳住了好日子。家住大同市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搬迁新区的曹果花,2019年10月从窑洞搬进了楼房。经过天镇保姆培训基地培训,曹果花成了一名保姆,每年收入能达到四五万元,“住进楼房,收入也提高了,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截至目前,天镇保姆培训基地累计培训人数3.68万人,2.7万人从事家政服务业,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带动1万多户脱贫增收。

近年来,山西通过外出务工输送、就地就近就业、公益岗位吸纳、技能培训提升、扶持创业带动等方式优先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截至10月底达94.88万人,比去年增加3.06万人。一批特色劳务品牌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推动力量。

“山西将继续梳理可能导致返贫的主要风险点,持续做好常态化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长效排查和限时解决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玉宏说。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