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8月12日电题:扶贫助学:老简的人生“下半场”
新华社记者周勉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2个小时,终于到达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三木塘村村部。简国才和村干部们简单寒暄了几句,便径直走到二楼会议室,为村里11名贫困学生现场发放每人800元的助学金。
67岁的老简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益阳军分区副参谋长,1998年转业到益阳市工商局。从军队到地方,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9次。1995年,益阳发生特大洪水,坚守抗洪一线3个月,曾连续7天7夜没睡觉的老简,还获得了“全国抗洪模范”称号。
但他把一切归零,在退休后开启了自己的“人生下半场”: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扶贫助学中。
“从1998年我到工商局当副局长开始,就一直兼任益阳市委组织部驻安化县扶贫工作组组长,我的扶贫情结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老简深有感触地说,十多年的扶贫经历告诉自己,只有教育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好的办法。于是在2013年,他一手创办了益阳市扶贫助学促进会。
促进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市扶贫办合作,依靠扶贫工作队员和信息员,建立了全市贫困学子资料库,并把这份包含2.3万人信息的名单交给专门的咨询公司托管,实时跟踪、定期更新。为了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老简给自己和志愿者们定下一个规矩:每月至少实地走访1个贫困户、1所学校或1个村,促进会每年至少举行2次大型现场助学会。截至2018年,已累计资助学生1900人次。
“很多热心的朋友和战友,也都是我的情报员,不少情况都是他们提供的。”老简印象最深的有两户人家,新桥河镇一位农妇在丈夫去世后,含辛茹苦供三胞胎孩子读书,其中2个明年就要参加高考。迎风桥镇一对中年夫妇去年遭遇车祸双双去世,留下三个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只能由体弱多病的爷爷照看。“这样的家庭,我们必须担负起长期照看的义务。”说到这里,身材魁梧的老简眼中泛起了泪光,“促进会不仅每年给予每个家庭1万元助学金,我们还让有爱心、条件好的朋友,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资助。”
要解决每个贫困学生每年少则千元、多则万元的助学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此,老简首先想到的是给家人派“硬指标”。
“姨父给家里参加工作的晚辈定的规矩是,每人每年必须至少拿出一个月工资助学。”侄子张胜华告诉记者,姨父在家威望很高,又向来照顾晚辈,因此大家对此都积极响应。“我妻子前年跟我一起去参加了一次现场助学会,也很支持。我参加工作四年时间,已经捐了近3万元。”
促进会的志愿者周丹娜大姐也给记者讲了两件事。去年8月他们正在举行现场助学会,结果有几笔事先定好的捐款却没有到位,导致临时出现3万元缺口。老简一个电话打给自己的女婿,不到5分钟钱就到账了。“我们都开玩笑说,这个女婿是简大哥万中挑一选出来的。”周丹娜说,这十多年来老简不仅自己捐了10多万,还把父亲90大寿时,老家亲戚送来的5000多元寿金也全部捐了出来。
但更多的资金,是靠老简“化缘”得来的。
“为穷人,去求人,不丢人!”和老简相识十多年的益阳市扶贫办原主任陈春初如此评价自己的老友。他告诉记者,当工商局副局长时,老简从来没有向任何一家企业开过口,怕人家说他以权欺人。退休之后,他一家家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工作。促进会成立6年,益阳大大小小的企业他跑了有100多家。
“即使以前在工商局处罚过的企业,现在都慷慨解囊。”老简十分感动地说,这几年不仅益阳本地企业累计为促进会捐款超过200万元,一些外地企业也加入进来。
老简做的事得到越来越多朋友和战友的认可与宣传,大家不仅常常为他捐款捐物,还有不少人表示要加入他的队伍,促进会的志愿者从2013年的50人,已经壮大到如今200人,马长祥就是其中一位。“我以前是他手下的兵,今年我退休了,就来做促进会的志愿者。”马长祥说,“我们要把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扩散开去。”
益阳市已经推荐老简为“2019年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候选人,老简本人很看重这个称号。他说,自己并不是要获得这份荣誉,而是希望借此得到更多热心人士的关注,从而加入他们的扶贫助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