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超6亿,海外传播步伐加快,网络游戏影响力不断扩大——
使游戏成为具有积极社会效用的文化力量(网络文艺趋势观察④)
核心阅读
网络游戏构建了一个成本低且复用率高的试错场景,游戏活动就变成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能让玩家持续产生愉悦感
网络游戏是一种有魅力的艺术形式,也正是这种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求我们发展好、利用好、管理好游戏,使游戏成为具有积极社会效用的文化力量
如今,游戏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化文艺生态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愈发深远。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游戏用户总数攀升至6.26亿,中国游戏市场收入较10年前增长近10倍,高达2144.4亿元。中国的网络游戏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到30年时间,网络游戏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少年而言,网络游戏更是他们时常接触的娱乐生活方式之一。2018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9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截至2019年9月,国产游戏的海外市场收入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国内市场,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地区,游戏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领域。
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和影响都在迅速壮大的文化领域,我们需要科学系统地把握和认知,面向未来构建数字桥梁,让游戏成为营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文化力量。
游戏为什么吸引人
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状态
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是,网络游戏为什么如此具有吸引力?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网络游戏是什么。有学者提出,网络游戏与书籍、电影一样,是一种媒介,是一种由多模态符号构建的互动语言。
网络游戏为玩家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一方面它调动文学、音乐、电影、美术等多种媒介元素,将其整合成为一个复杂的多媒体符号系统,不仅能模拟我们的现实世界,还能凭借炫酷视听景观塑造“游戏大片”,为玩家虚构“超真实世界”。另一方面,网络游戏根据用户技能水平合理设定并及时调整任务难度,为游戏玩家提供心流体验。“心流”是一种理想的专注状态,人们沉浸其中,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获得极大的幸福感。
有意思的是,网络游戏凭借强大的算法系统,能够让玩家在激动感和控制感之间来回转换。这是因为电子游戏构建了一个成本低且复用率高的试错场景,游戏活动就变成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好的游戏中,玩家无需依赖他人或外界帮助,只需在游戏引导下一步步尝试探索,虽然失败在所难免,但只要凭借游戏给出的实时反馈调整策略,总能达成目标。在游戏过程中,任务难度逐步提升,玩家技能也随之提高,如此反复,玩家一直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状态,直到游戏通关。
当下游戏发展趋势
技术升维 题材多元 文化融合
网络游戏诞生至今不过短短数十年,不及面世百年的电影,更不及数千年的文学,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网络游戏形态和功能不断进化,目前而言,中国游戏呈现以下几个发展态势。
新技术陆续投入应用,使得网络游戏样态不断推陈出新。比如,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升级视听效果、增加人工气味和模拟触感,帮助游戏大片实现“升维”,宏大、逼真、互动场景为玩家提供更具沉浸感的游戏体验。虚拟现实还推动网络游戏与电影实现跨媒介融合,让互动电影升级至VR电影。当前,VR影像和互动电影都强调影像和互动两种元素,但前者以景观呈现为主,互动往往只涉及视角改变,无法深度互动;而后者虽然互动程度更强,形式更多样化,但却通常使用传统影像语言。作为两者优势结合的产物,VR电影用更具冲击力的VR影像反哺网络游戏,或将成为颇具前景的艺术形式之一。待5G技术和云游戏技术更加成熟,人们足不出户也能畅快地体验VR电影。
网络游戏逐渐普及,游戏主题和题材也在不断丰富。近年来,网络游戏更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元素。有些创作周期长达10多年的大型网络游戏,正与古风音乐、传统绘画、古代建筑服饰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更深度融合,在现实场景中用游戏思维创设互动式传统文化体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跨界、破壁传播。诸如《惊梦》《绘真·妙笔千山》等作品,直接取材中国古代文学或绘画,以游戏这种新媒介赋予古典作品新的生命力。《家国梦》中,玩家通过操作简单的“城市建设”,逐渐了解“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精准扶贫”“新一代人工智能”“民族团结”“美丽中国”等国家建设新进展,通过地区排名和地标建筑图集等方式,实现游戏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结合。
随着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游戏与其他艺术形式不断渗透融合。网络游戏是对新技术应用要求很高、很强调感官体验的艺术形式,这也造就网络游戏在姊妹艺术中的技术引领者地位,近年出现的高帧率电影、互动剧等文艺新样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游戏的影响。其次,网络游戏的叙事模式、场景设置、任务设定等要素也反哺传统媒体艺术,近期热播网剧《从前有座灵剑山》,剧中打怪升级的任务设置、万箭齐发的视觉效果、御剑飞行的交通方式,都源于网络游戏。此外,由于玩家甚众,很多游戏作品成为核心IP,越来越多地改编成小说、电影、漫画等多种文艺样式。
作为一种愈发成熟的互动媒介,网络游戏的功能也从娱乐拓展至更广阔的生活领域。网络游戏调动多种传统媒介进行表达,用多样化符号延展人们的审美体验,还通过沉浸感极强的游戏操作,将单向度的被动接受变为多维度的互动,让受众主动参与到文本建构中。网络游戏通过生动的故事创建具体情景,通过反复试错实现主动探究和鼓励创新,使它不仅可以发挥娱乐功能,还可以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有效工具。以手术模拟游戏帮助医生提升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以FLASH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效果都已得到验证。
如何用好游戏
积极引导 科学治理 提高素养
游戏是一种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它给广大互联网用户带来的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求我们发展好、利用好、管理好游戏,使游戏成为具有积极社会效用的文化力量。
以主流价值实现引领。网络游戏打破单向传播模式,成为传递文化内容和价值观的新媒介。尤其一些商业化运作的网络游戏,玩家众多,影响广泛,应切实负起社会责任,坚持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导玩家向美向善。与此同时,作为文化教育重要手段,以公益形式运营的游戏作品,要力求实现游戏体验和主流价值相结合,把好形式用足,把好内容传播好。这一方面,《家国梦》以及共青团中央等开发的微信小游戏《建功搭搭搭》等做出了有益尝试。
以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对于过度游戏等行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推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去年开始,多家游戏企业推出未成年人守护平台,例如“家长关爱平台”“成长守护平台”“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等,对青少年玩家游戏时长和游戏消费做出必要的限定,并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提供相应辅导和建议。今年,多家机构发起“游戏适龄提示倡议”,并以6岁、12岁、16岁和18岁为节点,推出“游戏适龄提示标准”,此标准成为游戏开发、运营和消费的有效参考。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引导未成年人游戏行为。除此之外,目前讨论较多的是,游戏公司如何从源头入手,在游戏设计上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避免青少年沉迷游戏。
以素养培育提高品质。要从根本上提升电子游戏这一新艺术媒介的社会效能,需要在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提升公众游戏素养。游戏素养的提升,能够让游戏开发者创造出更具创意的游戏产品,让运营者更有社会责任感,让玩家健康游戏适度游戏,最终使游戏成为更成熟的大众文化媒介,助建美好生活。
孙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