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集街转向乡间小路,一路鸟语花香,经过2个检测卡点,穿过高速公路桥涵洞,伯牙故里、俞家垸村就到了。除了村口卡点值守人员和村委会值班人员,村中无人走动。“目前,我们是零确诊、零疑似的‘双无’村。”俞宇说,农村跟城区不一样,年前村民大多囤积了不少生活物资,封闭管理后,刚开始,大家都能自给自足,几天后就耐不住了。

“没有快递,自己出去买又不行,只能找村里解决。”村民姚翠芳直言,菜地有白菜、萝卜,天天吃也受不了,如果村里不给买,她非出去不可。很快,有类似需求的村民越来越多。俞宇当机立断,“需要什么我去买。”

大年初三凌晨3点多,俞宇借来皮卡车,叫上一名村干部,直奔蔬菜批发点。“卖菜的朋友特别交代,要去早点,品种多还新鲜。”俞宇说,第一天采购有些仓促,早晨6点才完成所有订单,随即赶往城区帮村民买药,回到村里大概7点,正赶上村民们分批来买菜。

“什么价进,什么价卖!”俞宇向村民承诺。

有村民反映,能不能买到新鲜猪肉?俞宇四处询问,联系到一位肉类批发商,有新鲜猪肉出售,但只能整头猪起售。“好!”俞宇没有多想,一口答应,从“卖货郎”变成了“猪肉贩”。

“买猪简单,难在分割。”他说,整猪买回村,根据村民需要,瘦肉、五花肉、腿肉、排骨等都要细分,分别计价。

“不加价,卖完肯定亏钱。”村民俞良耀说,他在村委会当过几天志愿者,帮俞宇算过账,卖一头猪得贴个百把块钱。他说,卖蔬菜也是亏,大家都觉得俞宇有点“苕”,整箱买进蔬菜,包装盒里有保鲜冰袋,还按进价卖给村民,耗损成本都是俞宇贴。“一箱四季豆买回来240元,扣除2个冰袋10斤,四季豆只有20斤,卖10元一斤,一箱就亏40元,还不算损耗。”俞良耀说,贴油钱、贴人工更不用算。

俞宇却说,揽这个活就没想过赚差价,“为村民服务,不是做生意。”目前,全村在家139户499人,生活保障有序,价格稳定。

无独有偶,在江夏经济开发区也有这样一位村干部。

吴村位于江夏开发区花山,是一个还建村。封闭管理以来,全村104户、411人未私自外出购物,所需物资全由村干部兼职采购员,代买代送。村民分户登记、统一购买、集中配送。

“我是土生土长的花山吴村人,疫情防控是我的责任。”吴村村支部书记张凤琼说,村干部、队长、村民志愿者30余人齐心协力,已为村民代买代送生活物资和日常药品价值1万多元。目前,全村零确诊、零疑似,村民生活物资供应完全能保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孙克亮 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