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玉米穗大粒满,今年丰收手拿把攥(意为很有把握)!”山东省夏津县双庙镇李文庄村种粮大户王兆国站在田头,满怀信心地说:“今年流转了600多亩地,换了新品种,用上新技术,上一季小麦打了50多万斤,这季玉米还能再打50万斤。”
玉米黄,稻花香,从南到北进入秋粮收获时节。今年夏粮到手,秋粮丰收在望,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十三五”以来,重农抓粮,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粮食产能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以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生产向优、向绿转变。
调优结构,成为粮食生产的新选择。“好粮要好种。今年我选了高产稳产品种‘华麦1168’,小麦亩产突破1000斤。”湖北省襄阳市张家集镇何岗村村民康旭说。在东北黑土地,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施家村种粮大户张全有自己的盘算:“咱种的万昌大米,眼瞅着又要收获了,因为是优质品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订单早就订满了。”
绿色生产成为粮食生产的新取向。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七星农场种粮户张景会说起“种地经”:“打绿色牌,减肥减药,我种的300亩有机水稻,亩均效益突破1100元。”
这五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加快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数据最有说服力:我国化肥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三大主粮化肥利用率达到39.2%,农药利用率达到39.8%,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4个和3.2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今年,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百斤提高1元,让咱粮农吃上了定心丸!”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大窝棚村村民霍秘财说。
农民种粮积极性,来自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稳政策,强化制度供给,今年中央加大双季稻生产支持,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训补贴。稳面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15.46亿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稳产量,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高产稳产,稳的是生产能力。
五年来,我国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能力。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完善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强化了农业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今年,全国确保谷物面积稳定在14.2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产得出、供得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西汶口村村民林凡秀感慨:“县里搞的高产创建示范方,旱涝保收,俺家的6亩地,粮食产量翻了一倍还多!”
藏粮于地,夯实大国粮仓根基。2019年我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确保2020年底累计完成8亿亩建设任务,力争2022年达到10亿亩,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今年,全国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将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海水稻、杂交稻、再生稻、超级稻,一个个优良品种在大田里成长、收获。广东省台山市海宴镇南丰村村民龙先清说:“这3000多亩的海水稻收获了,没想到滩涂地也能长出粮食!”过去这些地块上种出来的香蕉,还没大拇指粗。如今种上了耐盐碱水稻,这块稻田总产量超1600吨。
藏粮于技,撑起粮食安全底气。目前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粮食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
(高云才 王 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