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稳固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
2020-10-19 07:59:42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但提升了粮食及整体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了生产根基,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绿色高效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经验和未来保障粮食安全与实现农业永续发展,都证明我国需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大幅提升粮食及农业生产能力。

  一、过去农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来自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过去40年,中国农业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奇迹,显著提高了全国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和消费量,中国用世界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

  粮食安全是国家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基石,粮食产量提高也为其他农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才能把更多的水土资源、劳动力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用于生产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产品。在保障粮食安全情况下,我国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在过去40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提高,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的提高是粮食及农业综合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意味着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的增长,我国农业生产成倍增长,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提高到2019年的1.33万亿斤,粮食及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得到稳步提升。

  粮食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得益于农业技术进步、农村改革和公共物品投入。农村改革显著提升了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的全要素生产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改革初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此后的农地流转等制度创新也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产品市场改革和开放,提高了农业资源配置效益,并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粮食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上的投入不断增长,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提高粮食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奠定了基础。

  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固提升粮食及农业综合生产力

  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会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而且会付出资源环境代价,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只有不断提高粮食及整个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综合生产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为此,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近年来,党中央在保护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规划了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并大幅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在粮食主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将再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近年来,在继续推进各地土地保护性耕作试点的同时,在东北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并于今年启动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以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以来,科技进步在粮食生产与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9年的59.2%。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粮食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提高到96%以上。近期,国家已开始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开展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试点。科技革命,特别是数字、装备和生物技术等在农业中的应用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中长期口粮安全有保障

  未来中国能够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我们研究表明,在考虑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和粮食及农业的综合生产提升能力基础上,中长期我国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力,将持续提高粮食及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满足城乡居民对粮食及其他食物在数量、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