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核桃咸菜”,这所高校扶贫解新题
2019-07-15 22:38:45

 清晨6时,晨雾尚浓。云南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胜泉村村委会的大门打开,一个高大小伙子出门了。作为博南镇胜泉村复旦大学驻村第一书记,曲正祥这一天日程满满,他的第一站是村里的吴老七家,这家孙女这几天生病,子女在外打工的老两口急得不行……转眼间,这位复旦大学医学院青年教师,来到永平已有大半年。

从浦江之畔到银江河头,7年来,复旦大学在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开展对永平的定点扶贫工作。校地携手耕耘,厚积薄发,当地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43%降至2018年底的1.67%……就在两个多月前,这里正式脱贫摘帽。这几天,校长许宁生正在永平县实地调研,与当地共商巩固脱贫成果,共绘永平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七年火热岁月,一所高校与一个地区,相隔2500公里,从脱贫迈向乡村振兴,美好故事未完待续。

   核桃咸菜的新文章

地处大理州西部山区的永平县,核桃是支柱产业,全国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在那里。

新田村新海支组,78岁的刘明李大爷,脸上皱纹不少,力气却大,给自家种的几十棵核桃树浇水没问题。提起今年收成,他既高兴又担心——眼看着是个大年,却担心核桃多了价格就低,更担心卖不出去。在他院子正对面,是云南永平最大的核桃收购企业“果亮”的加工车间。公司老总彭继强,也正在为此焦虑奔忙,脸膛晒得黑红。不过,这道困扰了他很久的难题,似乎有了解决的曙光。

在复旦来永平挂职当副县长的徐宏波穿针引线下,复旦大学成立课题组,正对永平山地地形下开发替代人工采摘青果的机械设备等作可行性研究。最近,徐老师又跑了几趟上海,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课题组,一起研究核桃除了核桃仁之外的经济附加值。

最让老彭激动的是,在复旦的新农村研究院技术支持下,一套针对核桃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初步建成,未来他们卖出的每袋核桃仁,消费者都能方便地了解是从永平哪棵树上长出来的,甚至连核桃树的照片都能看到。“这对我们和种植户来说太重要了,未来农副产品的竞争力,不仅在口感营养,更在安全感,”老彭说,复旦带来的,是永平核桃产业发展的王牌。

去年11月19日,给老坛酸菜面等做腌菜的云南阿庆嫂食品有限公司老板马乐君,在上海南京路上,上了新的一课。同样经过徐宏波的牵线搭桥,他认识了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专家吕红教授。那天晚上,吕教授开车带他全家来到第一食品公司,看到货架上的进口酵素产品,标价2980元,马乐君惊呆了。

“一样是微生物发酵技术工艺,我们做的酸菜酱菜卖得这么便宜,别人做的却能卖上数千元,”马乐君受了“刺激”。原来,考虑到“阿庆嫂”以蔬菜为原料进行加工的咸菜产品,难以扩大生产,吕红早早开出“药方”,以当地充沛的水果资源为基础,开发附加值大大提升的酵素产品。经过共同努力,如今,27组口味的酵素小试样品已经成型。

“脱贫之后的永平,提前进入乡村振兴的缓冲期,”在徐宏波看来,复旦大学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积极聚合优势学科,加大对高原特色资源产业化以及创新技术应用的研发力度,给未来攒下更多底气。

   优势学科的新课题

下午1时半,一早就下村出诊的永平县人民医院院长施超凡急匆匆回来,赶得满头大汗。原来,胜泉村有个叫小字的孩子,玩耍时碰翻生石灰,眼睛受伤,严重影响视力,又不便远行,下午院里特意安排了远程会诊,请上海专家一起来看看孩子情况。

隔着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大屏幕,永平这边的董为民医生精准叙述着孩子病情指征;那一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相关科室主任仔细聆听,不时提出问题,各项检测报告实时传送。

“需要做以下5项检查,然后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做角膜移植手术,”电脑音箱里传来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专家的声音,让两位家长稍稍安心。

帮扶永平,全面对接,拥有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的复旦人文社科力量也“不甘示弱”。

这几个月,永平县文联主席张继强特别忙。三年前,来自上海的专家与当地一起发掘出途经永平的“博南古道”,正是连接中缅的南方丝绸之路中,保存相对完好的一段。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研究中,意义深远。复旦大学为此请来国内各高校历史地理方面的大家,共同研究。今年9月,“南方丝绸之路高峰论坛”在永平已经办到了第四届。老张忙着写论文做勘察,与云南大学、复旦大学的专家们热线不断。

复旦大学的诸多优势学科都在永平领到了新课题。规划专业专家对永平县域2884平方公里范围开展了大面积踏勘调研,高质量编制《永平县“多规合一”暨县域城乡总体规划》《永平县全域旅游规划》等。古老土地上,新的愿景,正在书写。

   中国故事的新阅读

“身处象牙塔中,有时关注不到中国的其他角落。我将珍惜在这里的所学、所悟、所得。”三年前的暑假,一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踏上了永平的土地,青年学生采访越往深处去,永平脱贫的困难和成绩就越让他们动容,队员刘日炜感触尤深。

7年来,复旦大学400余人次学生先后到永平开展社会实践,其中,“烛心社”支教团已经来了六年。今年暑假,又将有四支学生队伍来到这里,支教、基层挂职、社会调研,收获一个成长的夏天。

对于在永平工作生活的复旦人来说,生命的轨迹也因此闪现不一样的光华。

夜晚10时,刚刚完成入户联系的曲正祥从村里出来,走在山间宽敞的水泥路上,四周微微虫鸣,头上月光皎洁。还记得去年刚来时,他坐在村党总支书记杨蛟的摩托车后走村串户,第一天就因为土路不平整翻车摔了一跤,当时就下定决心得把路修好。现在村里已经实现了路面硬化率100%(全部为水泥路)。

扳指头算算,好消息还不止这一桩——

   大河边村民小组的贫困户老杨

家,母猪一窝下了9头小猪仔,再加上打扫村路的500元钱收入,今年年收入就能超过3500元的贫困线了。老杨孙女小敏今年六年级,成绩拔尖,原先因病致贫的一家子,眼看着日子越过越红火。

自己一直联系的羊肚菌种植户杨肖田,种植、销售眼看正在上轨道,未来还能带动村里农户一起干,正紧锣密鼓进行市场调研,希望能卖个开门红。

今年过年,曲正祥和徐宏波一样没有回家,一直忙到大年三十。在他的工作手册上,慰问贫困户、整理档案、梳理扶贫工作……每一项工作后面都标明了完成时限,在表格的最后,大笔一挥加了一句“到支书家吃年夜饭!”那天晚上,一进杨蛟家,一男一女两个小娃娃扑上来要“干爹”抱。

此前复旦选派来胜泉村工作的张志强,道出了许多来到永平的复旦人的感受:“基层工作,往往是在各种琐碎具体的事务中忙碌,但我知道,每一件事反映着农村当前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每一户家庭都有一个故事,等待你去阅读,去解答。千千万万户家庭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

“定点扶贫永平是党中央交给复旦大学的光荣任务,也是复旦这所社会主义大学的责任所在与使命担当。”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扶贫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受益的。在复旦大学倾力投入的同时,我们复旦人也收获了成长。”这份责任的背后,是一个个至今仍在不断增加的数字。

复旦帮扶永平的7年中,先后选派8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永平扶贫,累计选派7批36人次医疗队常驻永平,接收近90名永平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复旦附属中小学进行进修培训。全校先后有5位两院院士、20人次长江学者与教授、150人次的高级职称医护人员和博士赴永平扶贫或者在上海参与扶贫永平,培训永平县乡村医生1200人次。另外,永平有310名干部到复旦大学培训进修,占全县干部总人数的40%。(记者 王仁维 彭德倩)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