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神奇生发帽或将是
便捷有效、物美价廉的一种物理疗法
“未脱单,先脱发”,中国据称有两亿脱发大军,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对一款生发神药或神器拥有执念。
9月10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王旭东等人在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期刊《ACS纳米》上发表一篇论文,称其团队研发出一款能将自身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而通过弱电刺激生发的可穿戴设备。王旭东将这款装置嵌入棒球帽中,已经让自己的父亲长出了新发。
药物治疗、植发手术治疗、以激光生发为代表的物理疗法,是当下生发的三大主要手段。论文中,王旭东提到,以非那雄胺为代表的药物治疗会有引发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植发手术治疗舒适度不高,价格昂贵,而其开发出的神奇生发帽则将是未来便捷有效、物美价廉的一种新的物理疗法。在其开展的动物实验中,相较药物治疗等对照组,运用电刺激,大鼠毛发有了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高的生长密度。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电刺激生发的结果,目前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而从作用效果和机理来讲,弱电刺激与激光生发或有着相似之处。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至多只能作为脱发的辅助治疗手段,就电刺激生发而言,还面临着安全性的考量。
30年前就有电刺激生发
利用电刺激生发并非王旭东的首创。早在1990年代前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皮肤科教授斯图尔特·麦丁就联合一家有电刺激生发专利、名为Current Technology的公司,开展了一项双盲临床试验。
50名秃顶受试者每周一次坐在类似美容院吹风机的装置下12分钟,装置由12伏的电池驱动,内部有四对充好电的正负电极。机器开启后,其中30人将接受一定量的电脉冲,剩余20人作为对照。
36周治疗后,30人里,有29人停止脱发,30名受试者的发量比实验初期增加了三分之二。但对于电刺激为何会促进生发,当时,并没有人得出明确的答案。
王旭东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2008年入职该校后,一直探索人体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进而通过电刺激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他曾通过控制胃的运动产生弱电来刺激迷走神经,使人产生饱腹感,从而达到节食的效果。还做过用弱电刺激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研究,在这些实验见效后,他决定探究弱电刺激对毛发生长的影响。
相较前人的电刺激生发实验,王旭东所做的改进是不依靠外部能源,而是借助自身机械能转化成的电能,实现供电的自己自足。他让大鼠背部附着1毫米厚的纳米材料制成的电刺激贴片,大鼠头部转动或者背部弯曲、舒展,都会带动贴片摩擦发电。
3周后,电刺激组大鼠毛发的生长量为每天0.73毫米,是药物疗法与吃维他命D3两个对照组的1.8倍和2.2倍,同时,电刺激毛发的生长密度也是另两组的1.4倍。
王旭东等还在具有毛发遗传缺陷的大鼠身上做了实验,在21天的毛发生长周期里,到第9天时,电刺激的大鼠背部就长出2毫米毛发,而同期的药物疗法试验大鼠只长出1毫米毛发。
在得到动物实验的正向结果后,王旭东又将这套生发装置加以改造,嵌入棒球帽中,给几乎秃顶了三四年的父亲佩戴了1个月,贴片在头部运动的过程中摩擦生电。王旭东发现,1个月后,父亲头顶中间就长出来一层新发,比较密,大概两三厘米。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王旭东向记者确认了这点,并称父亲头顶原来基本上没有头发,佩戴后效果非常好,对于这项研究,他很有信心。王旭东说,父亲每天都会戴这顶生发帽,但由于自己不在身边,无法追踪父亲每天具体戴这顶帽子多长时间。
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付兰芹看来,王旭东目前研究结果的支撑仍体现在动物实验阶段,与临床应用还有较大距离。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主任蒋文杰也认为,王旭东父亲佩戴生发帽有效仅仅是个例,一般而言,人毛发的生长周期通常要三个月,如果要真的证实电刺激生发的效果,还需要做至少上千例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谁不适合戴?
实际上,关于脱发,已有一种物理治疗方式——激光生发投入临床使用。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可以搜索到用作医疗器械或非医疗日常家用的低能量激光生发仪、生发帽和生发梳,价格有的高至几千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赵俊英分析说,从生发效果来看,激光生发和电刺激生发或有着相似的作用机理。
激光生发的历史源于上世纪60年代。2007年和2011年,低能量的HairMax激光梳先后被美国FDA批准作为男性型秃发和女性型秃发的安全治疗方式。欧洲和日本2017版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也将低能量激光治疗纳入雄激素性脱发的推荐治疗方法。2013年,激光生发帽开始在国内出现。
付兰芹称,虽然激光生发技术已应用于实际,但目前对于此项技术一直缺乏规范的大规模研究,而激光生发的机理迄今为止也没有确凿的解释。从目前的实验现象来看,弱电刺激可能与激光生发有着类似的促生长机理。
激光生发的副作用可能有头痛、瘙痒、红斑、痤疮等,但总体而言还是安全的,与之相比,如今的电刺激生发还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王旭东给父亲制作的生发帽,提供的是温和低脉冲的电刺激。王旭东说,其产品的核心优势就在于能将不规律的运动机械能及时转化为规律的电能,而装置产生的电场很小,根据实验模拟,“只能穿透到人的皮下大概两毫米左右,到达毛囊所在的位置,不会影响皮下其他组织,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对于装置具体提供的电场数值,王旭东以技术细节不方便告知为由,没有给出答复。
此外,关于装置的作用时长,王旭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虽然现在缺乏具体的数据,但在他看来,以其父亲为例,日常佩戴一定时间已经可以为生发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撑。王旭东称,将尽快启动人体试验。
赵俊英则认为,如果作为治疗手段,电刺激生发还是需要通过对人体的系统观察,给出明确的使用时长和发电强度,才能保证其生发效果。
安全性也是电刺激生发要考量的另一个问题。进行激光生发仪及其他电刺激产品研发的北京麦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临床注册部总监田佳颖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这样的电刺激生发帽,对于身体已植入电极的人群来说,是否有安全风险,要不要设计规避措施,还需要研究。例如,会不会对起搏器、脑部植入电极设备等正常运转造成干扰。
赵俊英分析说,虽然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对于患癫痫、狼疮及其他头部感染的人群来说,电刺激会不会间接诱发或加剧病情,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她建议,这部分人群要慎重选择。
事实上,无论是电刺激,还是激光生发,其适用人群本身就有一定局限性。赵俊英说,由于其作用机理是促使毛囊焕发青春,因此,对于已经坏死或即将走到生命终点的毛囊,这样的刺激是难以起到作用的,在实际治疗中,要结合药物进行综合性治疗,才能起到改善脱发的作用。王旭东也承认,电刺激生发只能对于头发稀疏或刚脱发几年的人群有效。
蒋文杰称,当电刺激生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充分验证后,或可以和激光生发一样,作为一种脱发的辅助治疗手段,就目前的效果而言,恐怕不可能替代现有的毛发移植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