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部分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尤其是猪肉价格涨幅较大,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通过数据观察更为直观。

10月份,全国共有23个省份CPI破“3”,比9月份足足多了12个。

四川CPI同比增速以5.2%领跑全国,广西、广东、山东、河南、湖北、江苏、海南则紧随其后,全部破“4”。

CPI过快上涨,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困难群众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大了。

为了缓解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政府出手了。

今年4月份以来,多地先后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特定人群发放补贴。

问题一:哪些人能够享受到补贴?

涵盖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人群

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于2011年,主要是为了应对物价波动,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保障对象包括,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

问题二:发放了多少临时补贴?

各地至少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5.1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至少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5.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22亿人次。

有小伙伴要问了,平均下来每人次不到25元,是不是有点少?

其实,各地的发放次数及补贴数额都不尽相同,不能简单的使用乘除法来计算。

例如,继8月之后,青海省于11月再次启动联动机制。发放标准为:城市低保对象、城镇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每人57元/月;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每人35元/月;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每人85元/月;集中特困供养对象每人94元/月;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每人132元/月。

再比如,4月份以来,山东省有15市启动物价联动机制。其中,青岛市连续8个月启动联动机制,济南、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德州、滨州7市连续5个月启动联动机制。

问题三:临时补贴效果如何?

有效缓解了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

目前,我国居民用于吃穿方面的支出仍占收入的不小比重,食品价格变动与百姓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面对较快的物价上涨速度,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目前各地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5.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达2.22亿人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问题四:补贴会持续吗?会有更多地方加入吗?

这要看未来价格走势

补贴还是不补贴,是不是持续发放补贴,都要看CPI涨幅的“脸色”。

按照2016年8月修订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规定,当单月CPI同比涨幅达到3.5%或CPI中的食品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达到6%时,就要启动联动机制。

当前,猪肉价格是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虽然生猪产能下降的局面正在改善,但短期内猪肉市场供给依然偏紧,再叠加元旦、春节的节日需求因素,猪肉价格仍会保持高位。这意味着,临时补贴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甚至还会有新的省市加入补贴行列。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1月15日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将重点关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指导地方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