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以青少年为涉嫌侵权主体(案件被告)的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集中出现于从事演艺工作的公众人物名誉权侵权案件中。作为被告的青少年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占比70%,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9岁。原告共涉及34名演艺工作者,职业多为演员、歌手,通过出演热播电视剧、网剧等影视作品及参与选秀综艺节目等受到广泛关注。
报告认为,在“粉丝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呈现出显著特点。比如,实施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时粉丝心态明显,侵权中多使用“饭圈”网络语言,法律意识淡薄且存在侥幸心理;部分涉诉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受到同属性的粉丝群体追捧。
“更有甚者,当事人在诉讼期间发起‘打赏’活动,组织同属性的粉丝为其筹款。”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介绍,在此类案件中,法院不仅判决被告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还认定被告因涉诉所获“打赏”款项构成违法所得,全部收缴以示惩戒。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收案4.19万件,其中,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3836件;网络名誉权侵权纠纷1075件,在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占比较高。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表示,在互联网空间和互联网大众文化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青少年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