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疫情之下中国社工迎“新机遇”面临“成长的烦恼”
2020-02-20 21:48:53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社工迎“新机遇”面临“成长的烦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民自觉硬核“自我隔离”宅居家中,社区治理成为了这场全民战“疫”中最重要的“末梢神经”,社会工作者成为了基层抗疫的主力军,让这支原本有些“冷门”的社会力量迎来发展“新机遇”,亦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不是利用闲暇献爱心的“志愿者”,他们是在社会救助、社会慈善、青少年服务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被称为维护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将社会关怀延续到政府公共服务尚未周全的角落,在中国内地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入户摸排、卡点执勤、消杀作业……在甘肃兰州城区内的街道、社区,随处都可见社工忙碌的身影,来自兰州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贺亚雄便是其中一位。

“社区是疫情的‘后方主战场’。”贺亚雄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流动加快,社区治理呈现出需求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等特征,治理难度和方式愈加复杂,专业服务力量的加入不仅关照民众所需,亦是时代发展所趋。

贺亚雄和同事通过链接政府、企业资源,满足社区民众日常需要;发起志愿者团队,解决人员不足的短板;开通社工援助热线,提供咨询信息服务。

随着疫情蔓延,社区民众心理变化、复学复工人员返兰、出院患者的社区回归等问题愈加显性化,“尤其是疫情结束后的大众信任危机等次生灾害,都需要专业社工来介入。”贺亚雄说,重大社会事件推动民间力量的兴起,社会工作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不仅在偏远的西北甘肃,中国多地社工都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诸如武汉招募专业社工提供肺炎防治支持性志愿服务;广州社工实施“红棉守护热线”服务行动;成都社工四处奔波协调物资……

以“面对面”为主要专业技巧方式的社工,如今要面对“居民隔离”的尴尬,这给兰州市西固区爱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李霞带来极大挑战,“线上模式”成为突破口。

疫情给中国社工所带来的挑战远不止这些,细碎的日常社区工作常有人将社工和志愿者划等号;通才培养模式下的社工并不能细化到心理、医务、老人等具体领域和特定群体,工作界限模糊;加之薪酬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发展空间不大等历史遗留问题,都成为社工成长道路上的“烦恼”。

从事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焦若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分析说,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是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凸显了基层治理单元的重要性,特别是集成在治理体系的最微观“末梢神经”社区层面关键功能,活跃在一线的社工对疫情防控作用重大。

“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不可或缺。”对于促进社工未来发展,焦若水建议,首先要教育先行,无论是在校专业培养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都要逐步建立本土化社工培养模式;国家、基层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招聘,为拓宽现有社工人才培养找到职业出口;提高职业待遇和社会声望,促使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