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毛一竹 王晓洁 熊琳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家长为孩子的口罩操碎了心。打着“宝宝专属”旗号的国内儿童口罩,实际上缺乏“专属”的国家标准规范,有的捂得太紧让孩子喘不过气,有的无法贴合小脸跑风漏气,还有的大小合适却只能保暖无法防疫。一些口罩生产厂家因“无标可依”、成本考量不愿生产儿童口罩,真正适合孩子的口罩“一罩难求”。

网络抢购“懵着买、懵着用”

在广州市白云区金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带孩子等候接种疫苗的龚女士要给一岁半的儿子戴上口罩。儿子一再挣脱,大哭起来。口罩在男孩脸上留下一道红色的印子。

龚女士说:“这个口罩是前些天网购的,说是适合0到1岁的孩子,买到手发现还是大了,自己改造了耳挂绳,孩子戴着还是不舒服,总会用手拽下来。”

在一些地方的药店里,儿童口罩供不应求,很难买到。家长们只好通过电商、海淘等网络渠道购买,有的外国儿童口罩价格高达40元一个。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女士是“海淘达人”。她前前后后购买了三种儿童口罩,花了三四百元,好不容易为孩子找到了一款相对“友好”的口罩。“但最担心的是不知道代购口罩的真假、不知道口罩的标准。”刘女士说,“都是懵着买、懵着用,看到查获假口罩的新闻,心里就有一丝丝担忧。”

“无标可依”恐难防病毒

记者在国内电商平台查询发现,儿童口罩看似花样繁多,有的号称“3D立体”,有的号称“多层隔离”,但对年龄没有分层,尺寸大小不一,防护等级也不甚明确。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医生王倩认为,国内一些儿童使用的无纺布口罩,并没有达到医用级别,起不到很好的隔绝污染物和病毒的作用。

“不知道对雾霾管用的口罩,是不是对防御新冠肺炎病毒也有效,找不到相关标准可以查询。”家长刘女士抱怨说。

长期关注儿童保护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认为,儿童口罩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

据他介绍,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曾下达《儿童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计划,指定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组织该标准编制工作。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至今查询不到儿童口罩的相关标准。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显示,儿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 KN95,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但该标准并无儿童口罩标准。

广东一家口罩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缺乏明确的标准,厂家对生产儿童口罩大多踟蹰不前。此外,生产儿童口罩需要订制专门的生产设备及原料,比一般的成人口罩成本更高。

好孩子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宋郑还说:“儿童口罩和成人口罩的区别在于,对透气性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孩子肺活量没有成人那么大。在保证透气性的同时,又要对儿童起到保护作用。这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

期盼尽快出台相关标准

郑子殷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儿童口罩的相关标准。儿童口罩标准不仅应关注尺寸问题,还应考虑材料及舒适度,并兼顾考虑花纹、图案设计,以减少孩子的抵抗心理。

——年龄分层,面部贴合。记者观察到,很多家长给孩子戴大人口罩,不能完全贴合面部,其实无法有效防御病毒。家长反映,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儿童口罩尺寸分类太少,建议按照年龄分层,制定尺寸标准。

郑子殷告诉记者,日本厂商相关网站的截图显示,儿童口罩规格至少分为幼儿和低学年两种,分别为110×62mm和125×83mm。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务部感染控制科主任赵丹洋说,通常来讲,一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国内儿童的口罩尺寸至少应分成中小两个码数,一岁以上五岁以下儿童佩戴小码,五岁以上十二岁以下佩戴中码。

——完善细节,弹性挂耳。有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喜欢戴外国口罩,主要是因为挂耳有弹性,不会产生不适感。建议国内生产厂商完善儿童口罩的细节设计。

疫情发生后,已有一些地方先行制定出儿童口罩的技术标准,并加紧投入生产。今年2月底,广西首次批准生产的医用“儿童口罩”生产下线;广州市相关生产企业根据广州市制定的儿童口罩技术指标,生产出适用于年龄为3至14岁儿童在校集中学习和活动及普通医疗环境中佩戴的口罩。

郑子殷建议,有关部门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通过需求调查,在各地政府采购的企业中设定一定比例的儿童口罩生产指标要求,以满足儿童群体防疫需求。

防疫期间,医用口罩最佳。“很多家长会给孩子选布面口罩,但这种口罩达不到隔绝病毒的效果。”王倩说,目前儿童的最佳选择是普通外科口罩,可以防止飞沫传播,有效隔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