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次性塑料袋在郑州集贸市场仍被普遍使用
河南商报记者陈薇文/图
时隔12年,河南“限塑令”再升级——2020年底,商超、药店、书店、餐饮打包外卖……大量消费场景内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将迎来“大限”。
届时,在郑州、洛阳、濮阳、许昌4个试点城市,在上述消费场景下,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快递行业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等,都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
此次“限塑令”,不仅把消费端的限塑范围拓展到了外卖、快递等领域,还从生产销售端直接禁止生产和销售,并积极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
河南“升级版限塑令”更严格了
6月2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加快白色污染治理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推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行动方案》显示,在生产端,河南将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厚度低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在消费端,2020年底,郑州、洛阳、濮阳、许昌4个试点城市,在很多消费场景都不能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其中,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等场景,将首批禁止提供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虽然还可以使用,但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也将受到规范和限制。
同时,上述城市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也不能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4个试点城市还将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
河南省内其余城市将逐步推广新“限塑令”。
此外,塑料袋只是限制品类中的一部分,一次性塑料棉签、含有塑料微珠的洗面奶、不可降解的快递包装等13类塑料制品都上了“黑名单”,而且明确这些产品将在2020年、2022年和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里,逐步被禁止使用。
12年前“限塑令”执行遇尴尬
“限塑令”并不是一个新话题,2008年6月我国就推出过一次“限塑令”。当时也是要求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重点是“不得免费提供”,于是,大型超市开始有偿提供塑料袋,而大量小超市仍然免费提供。
“大号塑料袋5角,小号塑料袋3角。”在郑州世纪联华超市,每当消费者提出要塑料袋,结账的工作人员都会熟练地报价,很多消费者也接受了塑料袋收费的现实。而在生鲜区,成卷的塑料袋依然是免费使用。
大型商超尚有限制,农贸市场里面使用塑料袋就非常随意了:没有菜贩不提供塑料袋,而且基本都是禁止生产和使用的超薄塑料袋。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塑料袋使用量为30亿个,仅用于买菜的塑料袋就达10亿个。12年过去了,新兴的外卖和快递业却成为使用塑料袋的大户,塑料袋整体消耗量不降反增。
仅以快递业为例,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快递业消耗塑料袋已达到147亿个。而到了2018年,全国快递业消耗的塑料袋就达到245亿个,所用的胶带达到430亿米。仅此一项,就是12年前塑料袋使用量的数倍,这也是此次“限塑令”升级的重要原因。
新“限塑令”执行需要配套法律法规
12年前“限塑令”部分流于表面,即将执行的新“限塑令”是否也会因为后续监管措施不力等原因,变得“雷声大雨点小”——大企业相对规范,小企业不受监管?
“此次涉及的13类塑料制品,分散在农业、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多个领域,又涉及生产、销售、使用等不同环节。”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而且对这些塑料制品的监管也分散在发改委、工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这对以后的具体管理有一定的挑战。
再加上目前“限塑令”尽管设置了时间节点,但并不具有强制执行性,因此他认为必须有配套的法律和法规。这可能涉及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产品质量法等。
不过,部分企业已在尝试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原料的生产。
郑州部分商家已经在外卖盒上做出了改变。一家烫饭商家疫情后恢复营业,就开始使用纸质碗盛装餐品,同时使用铝箔制的碗盖。而一些轻食沙拉商家也开始使用纸质碗以及牛皮纸袋包装。
京东物流也已经研发了生物降解塑料袋等新材料,目前京东已经大规模使用可降解包装袋,每年淘汰近百亿个传统塑料袋。
不过,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品目前成本相对高,而且其耐热性、韧性等也有限制。在此次行动计划中,河南也将加快培育替代产业。其中包括支持企业攻关聚乳酸(PLA)规模化、连续化生产关键技术,完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降低应用成本。建设一批补链和扩能项目,力争3年内可降解塑料替代材料产能增长到10万吨以上。
河南“限塑令”工作目标
2020年底前,郑州、洛阳、濮阳、许昌等4个试点市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体系,城市建成区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2022年底前,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建成区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可循环可降解塑料替代产品初具规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得到较大提升。
2025年底前,全省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大幅减少,可循环可降解的替代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消费使用环节:分阶段限塑
①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0年底,4个试点市城市建成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提供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城市建成区和县城建成区。
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②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0年底,全省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2年底,全部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③宾馆、酒店一次性用品
到2020年底,4个试点市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省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
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省所有宾馆、酒店、民宿。
④快递塑料包装
到2022年底,4个试点市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
到2025年底,全省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⑤农用地膜
禁止使用厚度低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结合农艺措施鼓励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减少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地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