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北方大范围强降雨来袭 台风“米克拉”今日登陆福建
2020-08-11 08:17:52

 中新网北京8月11日电  8月上旬,南方雨水暂歇,高温天气再次上线,北方地区则“接力”强降水。气象监测显示,本周北方大部地区雨水频繁,京津冀降雨量将达到入汛以来最强。同时,今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或于今天在福建登陆,沿海地区将出现强劲大风和降雨。

       8月9日晚,北京市民冒雨涉水出行。当日,北京气象台发布18时至23时降水量(毫米):全市平均17.9,城区平均28.1。大部地区出现7、8级阵风,局地达9到11级。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北方大范围强降雨:京津冀雨量或达入汛以来最强

8月上旬,北方降雨越来越频繁,雨量也逐渐增大,新一轮到来的强降水,更是将波及十余省份。

中央气象台预计,10日夜间至13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黄淮等地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其中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河北北部和南部、北京、天津北部、辽宁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

本轮降水过程中,12日,北方降雨将进入鼎盛期,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中部和西南部、辽宁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此外,本轮降雨累计雨量较大,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北京北部和西部沿山地区、河北北部、辽宁中部和东部累计降雨量有60~120毫米,局地可达150~180毫米。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降雨量将达入汛以来最强。

气象专家提醒,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海河、辽河等流域需做好防汛和城乡内涝的防御。当前,黄河第3号洪水正向中下游演进,水利部9日会商要求科学调度小浪底和龙羊峡水库。在拦蓄洪水的同时兼顾水库排沙运用,防止水库淤积,保持工程的良性运用状态。

北方地区部分河流多年不来水,地方干部群众防汛意识不强、应对洪水经验不足,水利部要求督促地方做好预测预报预警、堤防巡查、水库安全度汛以及暴雨防范工作。

       台风“米克拉”来袭,8月10日下午,泉州海事局工作人员督促辖区内船舶提前到安全水域锚泊。 曾晓梅 摄

台风“米克拉”今日或登陆福建

常年8月是一年中台风生成最多的月份,平均有5.7个台风生成,近期副热带高压有所北抬,给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动留出空间,台风又活跃起来。

南海热带低压已于10日上午加强为今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下午5点钟“米克拉”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福建厦门偏南方约390公里的海面上。

中央气象台预计,“米克拉”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还将有所加强,将于11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漳浦到平潭一带沿海登陆(23-28米/秒,9-10级,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受其影响,10日14时至11日14时,台湾岛沿海、福建沿海将有6-7级大风,福建东部和台湾中南部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10毫米)。中央气象台8月10日18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当前,各方面已经在安排部署,以应对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

福建省防汛办要求,位于闽南渔场、闽中渔场的所有海上作业渔船务必于10日18时之前全部撤离到港;福州以南沿海的施工船、无动力船、交通船一律停止作业;客渡船严格按照恶劣天气禁限航规定及时停航;旅游景区景点、工程和施工工地一律关闭。

国家防总于8月10日16时启动防汛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国家防总工作组10日中午已赶赴福建指导协助台风防御工作。

考虑到今年第6号台风将于11日上午登陆福建沿海,京津冀和辽宁等地将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四川盆地西部也将有持续性暴雨或大暴雨。经综合研判和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和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8月10日,重庆市民冲浪消暑  杨孝永摄

炎热再起!长江中下游高温天气集中出现

随着雨带北抬,南方强降雨有所减弱,但接踵而至的,是势不可挡的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江南、华南中北部、四川盆地、江淮、江汉、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可达37~39℃,局地可达40℃以上。

即便是放眼更长远的中期天气,这种高温趋势也未见缓解。未来10天,江南、江淮、华南东北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将出现4~8天日最高气温在35~37℃的高温天气,局地可达38~40℃。

气象数据显示,省会级城市中,重庆和福州是8月高温日数一数二的城市,常年8月重庆的高温日数为12.1天,是一年中高温日最多的月份,福州则为10.9天。

江南一带的高温天气,需要从8月11日左右开始关注,这是因为雨水从11日左右基本停歇,炎热便会迅速卷土重来,不仅江南北部会重返高温行列,江淮、江汉等地也会马上热起来,武汉、合肥和南京等地都可能遭遇高温侵袭。

相较而言,雨水频繁的北方,近期高温天气不多,虽然不少地方最高气温也会在30℃以上,体感上仍会有些炎热,但好在雨大的时候降温也会比较明显。(完)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