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县域面积占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经济总量占比超六成,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河南视察,提出了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即“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
如何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我省高位谋划抓好顶层设计,深化扩权强县和行政区划改革,扩大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今年9月中旬,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赋予长葛市等9个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部分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要求按照“能放尽放”的原则,将156项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长葛市、孟州市、新安县、舞钢市、新郑市、林州市、灵宝市、临颍县和淇县9个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
据悉,本次下放的156项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共涉及23家省直部门。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类43项,民生类37项,服务企业类35项,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类29项,环境保护类7项,文物保护类5项。
省委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重点,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相关链接
为什么要扩权强县
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扩权强县是被实践证明的一条成功经验。
1993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综合实力排名前18位的县(市)进行试点,出台了扩大县级审批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十八罗汉闹中原”;2004年,我省进行扩权县改革,赋予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5个县(市)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赋予30个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发展速度快的县(市)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2011年启动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先后赋予省直管县(市)600多项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改革实践证明,赋予县(市)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扩权强县改革的关键,也是成本低、见效快,各方接受程度高的一项举措。(文字整理/本报记者刘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