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亩大棚蘑菇和20亩大棚草莓种植项目已立项,土地流转已到位……”翻开安徽省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虾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左旭永的笔记本,只见密密麻麻写着近期要落实的工作清单。“今年春节过后,督查考核明显减少,更多的时间被腾出来抓扶贫工作。”左旭永说,他有信心带领该村未脱贫的7户19人今年全部实现脱贫。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俗语形象地概括了基层工作的复杂、繁琐。“驻村必签到、走访先拍照,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填表。”市编办干部黄兢说,2016年4月他被派到郊区周潭镇七井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3年来各种“检查”“留痕”应接不暇、不堪重负,每天必须回复的微信群多达9个。有着同样经历的市司法局干部、驻郊区老洲镇红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恋军,隔三差五要经历“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的“检查三部曲”。
用好基层这根“针”,先得统筹好上面的“千条线”。许多不合理的负担压在基层,根源却在上级职能部门;一些形式主义问题集中表现在基层,症结往往在上级职能部门。今年以来,铜陵市围绕“多、推、虚、浮”四个方面开展摸底排查,印发《关于进一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决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通知》,对涉及市县区扶贫领域的16个具体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坚决减少填表报数,杜绝留痕主义,减轻基层负担。
“明确全市脱贫攻坚综合督查每年只开展1次,取消第三方评估自评环节,统筹推进市直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建设,杜绝多头填报、层层加码,统一使用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扶贫办手机APP,县区不得重复进行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罗宏表示,2019年脱贫攻坚综合督查计划次数较去年将减少2/3。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今年十届市委第七轮巡察将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重点,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8个成员单位开展专项巡察,推动脱贫攻坚出真招、见实效。
督查检查考核少了,感受最深的是基层。铜陵市港航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陈仲彦表示,今年工作的最大变化是迎接各类督查检查考核次数明显少了,“不用搞各种迎检,可以集中精力抓企业经营。遇到问题也不需要找领导汇报,大部分是市领导主动到企业来、到现场去,当场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快速又高效。”(通讯员 孙照柱 同冀暄)
上一条:一个脱贫县的致富“新经”
上一条:观察 | 国企反腐 迎难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