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毛泽东女婿、李讷丈夫王景清在京逝世 享年94岁
2021-03-02 16:16:42

 

2012年9月9日,毛主席亲属在毛纪念堂的毛主席纪念室参观。他们是:毛主席女儿李讷(中)、女婿王景清(右四)、侄女毛小青(右三)、外孙王效芝(左三)、外孙媳妇王伟(左四)。(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2年9月9日,毛主席亲属在毛纪念堂的毛主席纪念室参观。他们是:毛主席女儿李讷(中)、女婿王景清(右四)、侄女毛小青(右三)、外孙王效芝(左三)、外孙媳妇王伟(左四)。(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的展览《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迎来了“毛主席的家里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和女婿王景清。图为毛主席女儿李讷在签到。(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的展览《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迎来了“毛主席的家里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和女婿王景清。图为毛主席女儿李讷在签到。(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毛主席女儿李讷(坐轮椅者右一)、女婿王景清(坐轮椅者中)、当年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的电报员李锦华(坐轮椅者左一)等在枣园革命旧址的毛主席旧居前合影。(中红网江山摄)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毛主席女儿李讷(坐轮椅者右一)、女婿王景清(坐轮椅者中)、当年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的电报员李锦华(坐轮椅者左一)等在枣园革命旧址的毛主席旧居前合影。(中红网江山摄)

2018年1月31日,以“不忘初心、感恩老区”为题的红色活动——走向革命老区正式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举行。图为毛主席女儿李讷、女婿王景清在会场。(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8年1月31日,以“不忘初心、感恩老区”为题的红色活动——走向革命老区正式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举行。图为毛主席女儿李讷、女婿王景清在会场。(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21年3月1日电(红笔杆)笔者从王景清之子王效芝获悉:毛主席女婿、李讷丈夫王景清,于3月1日早上六点五十八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九十四岁。将于3号上午9点,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告别仪式。

毛泽东女婿、李讷丈夫王景清在京逝世 享年94岁

王景清(1927年-2021),陕西榆林人,毛泽东女儿李讷的第二任丈夫,曾担任毛泽东卫士,建国后曾任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参谋长一职。他年仅13岁就参加八路军,著有《神府红军游击队》。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王景清,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的丈夫,与李讷共度了近30年的风雨岁月。因为他的努力,一个曾经特殊的家庭复归为像多数中国老百姓一样的普通家庭。这对夫妇数十年来过着朴素节俭的生活,他们老来相伴,常互相搀扶着去挤公交,切磋书法也是人生中的一道不可少的娱乐。当泛黄的往事随风吹落,他们已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寻常百姓人家中的一个。

2013年5月21日,“毛泽东和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暨《百名将军•名家书赞毛泽东》”全国巡展首展在海南省博物馆拉开序幕。86岁的王景清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李讷,静静地走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厅里,看着一幅幅图片和书法,回忆共和国走过的艰难风雨之路,眼含深情。

这么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王景清都愿意陪着李讷。他的存在,犹如给了容易跌倒的李讷生命中的另一双腿。

王景清穿着一身洗得几乎发了白的浅灰色老套装,看得出军人风骨;李讷身着深灰色棉布套装,黑色的老北京布鞋,朴素无华。在展馆,有一眼认出他们的参观群众不禁感叹地说,“这样的家庭却如此的朴素,让人看到展览中又一处可贵的风景。”

王景清是位和蔼的老人,在午后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是他主动上前问了第一句话,“小杜是哪里人呐?”温暖的语调似朋友般闲话家常。

王景清是毛泽东主席的女婿,毛泽东女儿李讷的丈夫。与李讷共度了近30年的风雨岁月,因为他的努力,一个曾经非常特殊的家庭复归为像多数中国老百姓一样的普通家庭。王景清李讷夫妇二人,数十年来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享受着“品甘苦而不觉苦”的精神状态。飘散着人间最朴实烟火的人生,照彻着浮躁社会下人们的心灵,他们的朴素值得尊敬。

李银桥为他们牵线。1940年,13岁的王景清走进了部队,从一个救护重伤员的小战士做起。在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斗争,在甘泉县开展劳动大生产,在盐池县支援部队保卫产盐地,在西柏坡,在北京,他经历着开创共和国艰辛历程中的沉重岁月。

解放后,王景清在中央警卫师工作,是刘少奇同志的随身警卫,后调到云南省军区任怒江军分区参谋长。

1984年初,在毛泽东原卫士长李银桥夫妇的热心帮助下,李讷和王景清结婚。王景清是李银桥在中央警卫团的老战友,陕北神木县人。王景清是在李讷处境比较困难时与之结合的,虽无高攀之嫌,但与开国领袖的女儿命运与共,生活相依,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王景清曾回忆他在延安警卫团时,见过小时候的李讷。警卫战士们个个都喜欢她。上世纪80年代初王景清在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任参谋长,后调入北京卫戍区第二干休所离休。王景清为人善良,厚道,爱好书法绘画,做饭做菜都是一把好手。80年代李讷曾笑对友人说:“在家里,老王是大师傅,我是清洁工。”

婚后,王景清与李讷及继子王效芝,一家三口继续过着普通的生活。冬天,他们顶着寒风,在街头上和市民们一起,排队购买定量供应的大白菜,然后用木板三轮车拉回家,取暖做饭用的煤块也是自己买了运回家。

在李讷家书斋的正前面有一幅48英寸彩色照片,一片蔚蓝色的海面上,李讷和王景清并肩挺立,海风轻轻地吹拂,吹动了李讷额前的几丝头发。李讷没有戴眼镜,一双深邃的大眼饱含着无限的激情俯瞰着辽阔的海岸。

“与老伴李讷的相识是因为1983年去北京与李银桥夫妇的重聚。”王景清回忆说,“当年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同志去世,我在去北京八宝山吊唁的路上,遇到了曾在中央警备团一起工作过的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同志,李银桥便提起了从小看着长大的李讷。”

通过李银桥夫妇的介绍,王景清后来见到了李讷,子和想象中的一样艰难。长期在革命战争中成长的经历,以及在毛泽东身边受到的艰苦朴素作风的熏陶,李讷安于这种清贫的生活,琐碎的事情难不倒她,但是门窗坏了这样又改又修的重活,李讷做不来。

王景清默默把修修补补的活儿揽了下来。在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下,王景清与李讷不断加深着了解,走到了一起。婚礼在一年后举行,他们没有声张,只摆了一桌酒席,邀请了叶子龙、李银桥夫妇以及中央办公厅的几位领导同志参加,席间大家不断地向王景清和李讷祝贺,祝他们真诚相爱。

婚后,王景清与李讷相处和睦,正式办了离休手续后,关系也从云南转来了北京。王景清几乎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活,买菜买粮做饭,修门窗,拉煤块,还给李讷做了一个小板凳,冬天里也像普通人家一样买上几百斤大白菜,推着拉板车回来腌酸菜。每次去买菜,认识李讷的胡同口国营商店里卖肉的师傅会对王景清说,“你来了,李讷的日子过得也好多了,过去她只买1、2毛钱的肉,少得没法切。”王景清笑说,他买猪肉会一次买2斤分成几顿吃。“后来,为了减轻李讷的负担,我们省吃俭用为孩子请了一个保姆。”对待孩子上,两口子还是十分舍得的。

切磋书法搀扶相伴。李讷比王景清小13岁,身体不大好的李讷,却十分关心老伴的身体。王景清说,“70多岁时,我开始创作剧本,李讷就总提醒我,‘你岁数大了,可不要累病了,不要太伤神。’”革命战争时期右眼、左肩和颈椎都受过伤、身子骨也不算太好的王景清,听到老伴嘘寒问暖的话语,心中满是感动。


李讷从小瘦弱多病,加之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步入晚年后,精神状态欠佳,严重的失眠,四肢无力,肾脏等疾病也时常折磨着身体,王景清就陪着李讷四处看病。曾经,在前往解放军305医院途中的公交车站,总会看到一对老人互相搀扶着去乘公交,那就是王景清和李讷。王景清还买了一辆三轮车,蹬着三轮带着老伴上医院看病。王景清写了《神府红军游击队》一书,到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等昔日陕北神府地区,走访老革命者、查阅了很多史实资料。在文史方面,王景清与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李讷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晚年生活里,他们还在一起练习书法,李讷跟王景清一样,都十分喜欢隶书和篆书,切磋书法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道不可少的娱乐。每天清晨,他们携手外出散步,锻炼身体,但后来,李讷因为腿疾,经常跌倒,散步便也终止了。

人生聚散依依,近30年的携手让王景清夫妇品尝人生百味,深晓生活冷暖。几十年来,王景清李讷夫妇早已习惯了平常人的日子,当泛黄的往事随风吹落,他们已是似水流年间最普通的百姓人家。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