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福州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助力甘肃定西劳动力就业增收
2021-05-06 09:03:41

 核心阅读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通过加强劳务协作,持续帮扶甘肃定西:通过优化待遇、定向招收等措施,实现人岗对接;解决培训、子女就学、落户等方面的生活难题,助力安居乐业;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系列举措,带动10多万名定西贫困人口脱贫,帮助他们持续增收致富。

  

  一套温馨的房子、一辆崭新的小轿车、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两份稳定工作,对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跃龙夫妻来说,这在过去是无论如何都不敢想的——4年前,他们还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父母住院动了大手术,两个小孩还很小,夫妻二人务农生活,日子过得比较困难。

  变化始于4年前。2017年,在国家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背景下,福建省福州市结对帮扶甘肃省定西市。同年2月,两市共同签订了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山海牵手”的劳务协作故事由此展开——

  4年来,福州市累计帮扶定西贫困劳动力就业6.5万人次,从定西到福州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总收入达2.6亿元,人均月收入超过4500元,直接带动10多万名定西贫困人口脱贫。

  精准把脉人岗对接

  提升待遇增强技能

  地处陇中,产业薄弱,过去的定西,城乡富余劳动力达到133万人;而在千里之外的福州,每月却能产生1.7万人的用工需求,“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困扰着当地的企业。

  定西“缺岗”、福州“缺工”,精准实现“人岗对接”是当务之急。2017年2月,一场大型定向招聘会在定西举办,释放超8000个岗位。“招聘会办得轰轰烈烈,可最终统计人数时,我们却发现实际就业只有89人。”福州市人社局局长王命瑞回忆。

  岗位准备好了,人却不愿意来,怎么办?一番调研摸底后发现,待遇低、岗位匹配不上是关键原因。为了提高待遇,福州市规定定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月试用期工资不低于3000元;工作满3个月、6个月的人员,还给予一次性3000元—1.2万元的补贴。

  另一方面,针对定西不同类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差异化精准帮扶体系:对年龄偏大、技能缺乏的建档立卡贫困外出务工人员,实施“千岗计划”定向招收。一批社会责任感较强、管理规范、薪酬待遇较高的企业被筛选为定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业基地,每年提供2000个岗位;对技能薄弱的劳动力,同步开展一对一“老带新”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劳动技能。

  2018年,周跃龙通过“千岗计划”来到福州,一年后便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为叉车组班长。“一开始只是想来试试,没想到待遇和发展这么好!”周跃龙说。2019年春节刚过,妻子韩成萍也跟着他来了福州。如今,二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第一个月,夫妻俩算了算工资,又惊又喜——足足有1.3万元,赶得上在老家一年的总收入了。

  除“千岗计划”,福州市还出台“三定”招聘和“三免两补”等举措。针对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组织福州市国企、事业单位开展定向定岗定制招聘;针对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学生),采取“三免两补”全额资助就读于福州职业技工院校。4年间,累计吸引定西贫困劳动力来福州就业超1.3万人次,超额完成目标。

  “不但要将劳动力‘引进来’,还要让岗位‘走出去’。”福州市就业中心副主任鲍道榕介绍。2018年,福州企业将工厂开到了定西,一个个扶贫车间建起来。“家门口赚钱,还能照顾家庭。”4年来,福州市共援助定西建设扶贫车间209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万余人次。

  配套服务做实做细

  助力解决生活难题

  2017年3月,1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从定西出发,来到2000多公里外的福州。不到一个月时间,人只剩下一半。“吃不惯、气候太热、想家……”许婧便是其中一个。

  4年前,大学生许婧通过“三定”招聘来到福州,被闽侯县白沙卫生院录取为一名大夫。刚来时,小姑娘不习惯当地生活,几次想回去。

  人来了,怎么让他们留下来?“引工的同时还得做好稳工。”王命瑞这样认为,“东西部文化和生活习惯均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把配套服务做到位。”

  几个月后,一个个定西食堂和定西员工之家开始入驻企业,一套定西扶贫劳务协作实名制信息系统也紧接着建立,包括招聘会信息管理、定西县区组织输转管理、收入补贴管理、培训管理等9个功能模块同步上线,在培训、子女就学、落户、生活等方面为定西劳动力提供个性化关怀服务。

  2020年11月,一场特殊的婚礼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广场内举办,定西姑娘许婧和福州小伙胡家琳便是其中的一对新人。如今,许婧在福州成家立业。

  下午5点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许婧回家了。“从单位步行回家,只需要七八分钟,回家做饭去。”许婧笑得甜蜜。

  同一时间,在福清市经纬新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物流部内,周跃龙也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将叉车停稳,收拾下班,周跃龙步行回到单位分的宿舍,再开上小轿车去接儿子放学。一路和妻子聊着家长里短。

  车开出不到10分钟,便来到了福清市城头镇中心小学,周跃龙的大儿子在这里念一年级。去年,周跃龙和妻子正在为孩子上学问题发愁时,福清市人社局领导主动上门,为他们提供帮助。“娃读书的问题解决了,我们一家四口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周跃龙说。

  加强技能培训教育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还没毕业,福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定西籍学生林彦强就收到了福州一家网红亲子餐厅的录用通知。试菜、调酱、布置桌椅……离正式开业还有一周,林彦强每天都来店里帮忙,“以前从没想过刚毕业就能拿到一个月4000元的工资,做的还是喜欢的工作。”

  4年前,高考失利、四处打零工,林彦强以为自己“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东西部劳务协作改变了林彦强的命运。在每名学生每年1.2万元的全额资助下,林彦强进入福州第一技师学院的中式烹饪专业学习,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厨师梦”。4年过去,林彦强笑着说:“如今自己技能傍身,走到哪里都不怕。”

  “一名贫困地区青年的成才,往往能点燃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提供就业岗位,对孩子进行技能培训与教育,就是希望通过年轻一代命运的改变,带动一个家庭增收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王命瑞说。

  4年来,福州市累计招聘381名定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进事业单位和国企;累计招收264名“两后生”到福州技工院校学习。今年6月,第一批学生将从福州第一技师学院毕业。学校的就业情况书显示,一些热门专业的学生月工资达到了近万元。

  去年,在福州市人社局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周跃龙、许婧、林彦强这三个从建档立卡家庭走出的定西人相遇了。他们分享自己的脱贫故事,道出新的奋斗目标。周跃龙夫妻俩最近商量着要在福清当地买套房子,把父母亲都接过来。林彦强给20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希望有朝一日也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不久前,许婧和丈夫有了爱的结晶。“孩子出生了,就让他在福州上学,以后考个好学校,再找份好工作。”许婧和丈夫这样期待着。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