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浦东—— 全力做强创新引擎
2021-08-10 07:51:18

 上海浦东,张江科技园区,超强超短激光实验室。质子加速,电子加速,等离子体高次谐波和阿秒脉冲产生实验正在进行,“羲和”激光装置泛出一阵阵流线型红光,如梦似幻。

  这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首批重大项目,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领域的大国重器。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

  按照中央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浦东新区正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抢占自主创新高地。

  为原始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大科学设施撬动关键技术突破

  “自主创新,关键在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和创造,而为其提供支撑的,正是大科学设施。”上海市科创办相关负责人说。

  “羲和”激光装置就是一个支撑点。在光子科研领域,之前可达到的最高功率为10拍瓦,而“羲和”激光装置在建设期间的2017年10月24日,就实现10.3拍瓦激光放大输出;2019年12月7日,装置平均峰值功率达11.7拍瓦,最高达12.9拍瓦。

  这意味着什么?研究人员解释,这个输出功率,相当于10个太阳辐射到地球的总功率汇聚到一根头发丝上。7月22日,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该装置所做的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科学》杂志将其列为国际上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发明以来,在激光脉冲功率提升方面取得的第五大里程碑式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冷雨欣说:“未来,‘羲和’激光装置还可以对生物中活性成分的运动探测成像,揭示生命的奥秘;研发激光质子刀,进行癌症治疗;产生反物质,一探天体物理和宇宙的起源。”

  在浦东,这样的大科学设施正在形成集群。目前浦东建成和在建的此类大科学设施共有10个,2021年上半年软X射线实现2.0纳米波长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出光,硬X射线项目完成首套超导加速器模组总装。此外,还在积极争取新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因为这些设施,吸引着多元创新主体不断加入,由点及面,进一步扩大创新之势:李政道研究所今年将投入试运行,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年内将竣工,上海处理器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大NK功能型平台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不止于此,“推动超大规模开放算力、智能汽车研发应用创新平台落户”“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浦东还将有许多原创性科技项目落地。

  集聚更高能级总部,打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要枢纽

  张江机器人谷,1000平方米的展厅里既安静又充满动感:机器人冲咖啡、做手术、拼魔方……种种黑科技,令人仿佛置身未来世界。

  张江的部分园区还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但已吸引众多机构竞相入驻。身处浦东新区中心腹地,张江科学城中心板块,北距张江人工智能岛仅8公里,南邻先进制造业集聚的康桥西区,同时拥有5G运营商中国电信园区……再过1至2年,具备孵化器、产业链和配套商业服务的机器人创新中心将全新登场。

  多家跨国科创企业看到了机会。今年7月,在伦敦、芝加哥等地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的上海傅利叶智能有限公司,将总部搬入张江机器人谷。投资1.5亿美元的ABB超级工厂,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全面投入运营并产出。未来,这里将创造出“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制造模式。

  从技术攻关到产品研发,从投入生产到拓展市场,浦东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创新链,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上海1/3,2020年全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910亿元,占上海40%。

  不只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浦东在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也实现了产业链的全面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浦东集成电路产业已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各环节。据介绍,全球晶圆代工前五的企业有2家总部设在张江;全球半导体装备厂商十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全国芯片设计企业十强中有7家在张江设立总部、研发中心。2020年,浦东集成电路产业规模1471亿元,增长20.5%,占全市71%,占全国1/6。

  浦东生物医药领域也呈全面发展之势,创新人才、研发机构、创新链条、产业体系都较为完备。全国15%的原创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诞生于此。“十三五”期间,浦东有7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近15%;每年将近40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占全国约20%。

  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浦东瞄着这一目标开始布局。“我们鼓励浦东的总部企业,把消费、结算、新型贸易业务等整合到现有的总部业务中。”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曹磊说。全球新型材料科技公司——科思创最新的业务调整与此不谋而合。“去年,我们对位于浦东的地区总部进行了升级,从管理型地区总部升为集投资、管理、经营和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区总部。”科思创(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说,“浦东高效、开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和显著的人才优势,有助于我们提升全球创新力和竞争力。”

  寻找政府与市场推动创新的结合点,激发社会创新潜能

  医药和医疗器材制造商强生公司的创新中心设在浦东。强生安排自家员工去其他公司“兼职”,顺便还完成了该公司的融资。“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多方共赢的。”强生首批“兼职”员工王洋说,“行业头部公司和细分领域的初创公司各有优势,如今的创新越来越需要通力合作。”

  7月29日,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发布,首批20个项目几乎都聚焦关键产业。除了强生,还有微软、百度、中国商飞等企业加入。“浦东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就是要发挥大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全球创新网络优势,集聚、培育、孵化创新链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说。

  紧随这一计划,浦东将出台12条支持措施,大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各有侧重点:在项目建设、空间保障、运营绩效、引进国际前沿项目等6个方面支持大企业;在降低融资成本、技术创新支持、国资股权投资、知识产权保障等6个方面扶持小企业。在吴强看来,“这个计划中,企业依然是创新主体,政府做了资源整合工作。”

  如何找准政府与市场推动创新的结合点,浦东始终在探索。据介绍,浦东的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已集聚966家,今年有望突破1000家,他们都有可能在几年之内快速成长,在具体领域实现爆发式增长。今年,还有22家中外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正在酝酿推进中。

  浦东正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2017年,集中负责专利、商标、版权管理与保护的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浦东保护中心”)成立,4年来,已经有超过1万家(次)企业前来咨询,备案申请主体达到了977家。

  手握“肿瘤测序技术”的海归博士后王维锋及创业团队,仅用70天时间就拿到了医疗器械产品批件。浦东保护中心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为企业提供了专利预审服务,为产品上市打通关键通道。“这真是一项接地气的服务,不仅保护了公司的发明创新,也为我们赢得了国际市场竞争的先机。”王维锋说。

  浦东保护中心未来将实施更大力度的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并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浦东拟上市科创企业,都可能是未来产业的主力军,所以需要用更完善的制度对他们的技术竞争力提供保护。”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瑛说。

  新的历史方位下,浦东目标坚定,思路清晰。蓄势待发的浦东,未来可期。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