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声书到广播剧,谁在争夺你的耳朵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你有大头”是音频节目《大头侃人》每期的开篇语。《大头侃人》专讲这个时代的商人,从贾跃亭、雷军、柳传志讲到罗永浩、董明珠、马云。节目在蜻蜓FM上线后,至今已推出124期,总播放量达1.2亿,完美踏上音频经济的潮流。时下,网络音频正改变着无数人的生活。尼尔森网联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网络收听规模已达6.61亿,网络音频内容接触率达47.55%,八成以上网民将收听网络音频作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从有声书到广播剧,音频平台正加快行业布局。这能否延展音频的触达率,进而撬动整个行业?

音频成为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到处争夺注意力的互联网时代,音频因其“伴随性优势”而受青睐。行车途中、上下班路上等碎片化时间段,成为音频渗透的端口。可以看到,嘈杂的地铁车厢里,行色匆匆的人们不忘戴上耳机,耳边响起的琅琅书声,代表着知识型社会的你追我赶。“听音频,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会计师张琼说,“一堂不长的英语课、十几分钟的主播说书,回程路上就能听完,都是年轻人的‘充电’方式。”

“知识型节目”成为各大网络音频平台的主打内容之一。国内首家在线音频平台蜻蜓FM成立于2011年,已聚合超过1200万小时的有声内容,平台有声书数量过万本。在“文化必听”板块,平台上线了《马未都文化大观》《蒋勋人文经典合集》、蒋方舟《一生之书》等由文化名人主讲的音频节目。“行业大咖本身即IP,这些节目人文属性非常强,加上名人效应与权威性,听众愿意付费收听。”蜻蜓FM公关总监黄静将高晓松的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视为标志性事件,“播放量1.6亿,音乐人变成比较主流的知识人。”而在喜马拉雅FM上,《晓说2018》《读者》《历史趣谈》等人文历史类节目同样颇受欢迎。

《大头侃人》每天的访问量近百万,主播于大头有了不少“甜蜜的烦恼”:后台会有热心听友纠正他的普通话发音,或是指出讲述中的知识错误。“与传统电台相比,网络音频节目自由度更大,从声音的辨识度来讲,就像听邻居在聊天。”这位曾当过记者,如今下海创业的主讲者,内心一直有个主播梦,“网络音频带来技术赋能,但一个好的节目,必须要有料、有趣、有干货,让听众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声音表达更贴近人的内心

在北京的冠声文化录音棚,配音演员顾然正忙于有声书《斗罗大陆》的录制,这是“唐家三少”的知名网络小说。在知识型音频节目外,以网络小说为主的有声书异军突起,迅速占领庞大的消费市场。在蜻蜓FM上,有声书是平台付费音频中复购率最高的一个类别,达到80%;有声小说“收听之王”《盗墓笔记》累计播放量超过60亿,有声书人均日收听时长超过3小时。对喜马拉雅FM而言,有声书部分也为平台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流量,收听时长占比超过60%。

“网文重剧情,连贯性强,信息密度相对比传统出版物低,更适合音频收听。”蜻蜓FM副总裁吴晓晶说,目前有声书制作也从只“求量”的粗放型转向精细化发展,在单播、双播外,产生了超级广播剧、多人有声剧等不同的节目形态。冠声文化市场总监翟薇淇表示:“有声书内容质量不断提升,音频平台、有声书录制团队会根据小说内容进行不同的创作。”

即将于4月上线的有声书《斗罗大陆》,便以多人有声剧的形式呈现。“相当于闭着眼睛听戏,有旁白和不同人的角色演绎,相对单播书,多人有声剧无论是还原度还是剧情的演绎感,都更有吸引力。”顾然说道。通常,一万字小说内容可转化为一个小时的音频,拿到原稿后,还要进行一定的“去水”编辑,删除小说中不适宜音频转换的边角内容。在顾然看来,声音的表达更贴近人的内心,主播也好,听众也罢,都是声音的“情怀者”,这也是音频之所以打动人的地方。

此前,艾瑞报告曾指出,2017年中国有声书市场规模达32.4亿,预计2020年将超过78亿。随着市场崛起,名嘴的身价、版权方版权转售价格、音频制作费用乃至音频用户付费规模都水涨船高,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与此同时,广播剧、有声剧制作周期长,内容水准参差不齐、音频渗透率低等问题仍亟待解决。业内专家认为,音频行业内容制作还未进入成熟阶段,也尚未出现众多成熟的音频企业,“优质内容还不够,大众习惯需养成,行业有众多值得深耕的地方,期待5G成为新的增长点。”(记者 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