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习近平念兹在兹的人民文艺
2021-12-20 07:50:31

 12月14日,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深刻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2021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文艺亦深深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长的喜悦、工作的启发、生活的感悟……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从文艺作品中获得滋养。

对于“人民的文艺”,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

热爱读书,有许多作家、学者朋友,加之年轻时的成长经历,让习近平对文艺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15岁的习近平带着沉甸甸的书箱,和知青们来到梁家河村。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跟着乡亲们学习干农活,耕种、收割、担粮等,逐步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同时,他与知青们交换着看书,既看明清古籍,也看外国名著。为了阅读《浮士德》,他走了30里路上门借书,看罢爱不释手……

回忆起在梁家河的日子,总书记感慨:“当时我们有这样的经历,也看到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活生生的,我觉得写这些东西才是真实的生活。”

到河北正定工作前,习近平听作家王愿坚讲述了柳青的一段创作经历。

作家柳青在陕西长安县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后来,他定居当地黄埔村,通过14年的所见所闻积累了创作素材,写出了著名长篇小说《创业史》。这部小说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为时代背景,展现了梁生宝等农民主人公的奋斗经历。

柳青的创作经历,让习近平总书记印象深刻。

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