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选用教育App应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学校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

智慧课堂上,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和机器人与同伴互动学习。 李佩珊 摄

近几年,教育App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对“互联网+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5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据有关方面预测,2019年,在线教育用户将超过2600亿元,中小学在线用户将达到8000万人。

然而,在庞大的“互联网+教育”市场中,一些地方和学校却出现了应用泛滥、平台垄断等现象;一些教育App存在有害信息传播、广告丛生等问题,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困扰,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为加强治理,上述《意见》从四个方面对教育类App的整治工作提出了实施意见。文件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育移动应用的选用制度。选用应当充分尊重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并严格选用标准、控制数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确定选用的教育移动应用应当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集体决策选用的教育移动应用,不得要求学生使用。

此外,文件还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教育类App进校合作。学校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同时,推荐使用的教育App要遵循自愿原则,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

同时,在教育App市场准入层面上,《意见》提出要对教育App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不设置准入许可,但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具体而言,《意见》要求,教育App需建立相关备案制度,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各省分头实施、企业属地备案”的原则建立备案机制,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支撑。

同时,《意见》明确,要规范数据管理,严格控制数据采集使用范围,严禁强迫用户授权提供个人隐私信息。

而在选用教育App方面,《意见》也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选用教育App应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并经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要建立教育App的长效监管机制,要求教育、网信、电信、公安、等职能部门建立协同联动的监管机制,共同规范教育App管理。同时,也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将教育App规范管理纳入督导、考核等工作中,建立选用退出、负面清单和黑名单制度,形成常态化的监管。

据了解,目前,多部门已组织开展了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行动,共计查处了“互动作业”等10余个违法违规平台,下架了200余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健康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