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镇多名教师被举报吃空饷一事,当地官方回应称,经查共有5名教师存在吃空饷问题,另有3名教师请假手续不规范脱岗问题。当地对该8名教师脱岗期间工资没收上缴财政,并给予处分。同时,拟给予多所涉事学校校长相应处分。
调查发现,吃空饷的教师长期未在岗,最长的多达1261天,不在岗期间出资找他人代课,请假手续不规范的教师也是动辄几个月不在岗。长期“离线”、占编不谋事、在编不在岗现象是对教师编制等资源的浪费,同时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破坏当地的教育生态。“事不干,钱照拿”,一边在学校挂名,拿着国家发的工资雇人完成教学任务,一边“赚外快”,还是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其他教师的不公,会打击在一线认真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
然而梳理相关新闻会发现,吃空饷的行为相当之普遍。2019年年底,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了有关政策意见,明确规定要严查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在此之前,不同地方都启动过严查吃空饷的行动,但却始终无法根治这一问题。就在今年5月,河南省滑县教育局召开教师“吃空饷”专项治理推进会,公布了近两年来查出的吃空饷情况,共有166人在此压力下自动辞职,115人受到解聘、开除、降级、党政记过等处分。
回看唐河县对脱岗教师和所在学校负责人的处理决定,追回工资、警告或记过处分、诫勉谈话。这种程度,似乎不足以形成有效的震慑,也难以真正夯实学校负责人的主体责任。
发现问题、治理问题真得有那么难吗?一名教师累计1000多天不在岗,出资找他人顶岗代课,学校领导怎能毫不知情?就算学校领导不知情,身边的同事也不知道?部分地区教师吃空饷显然属于公开的秘密,没有上级的检查、督导,没有群众的举报就任其自流。这背后是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漠视纵容,是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和规范形同虚设,更有可能是学校上下形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关系。
治理教师吃空饷现象,第一步是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仅要收回工资,严重者还应开除教师岗位。只有把宝贵的教育资源用好用活,用在真正认真工作的教师身上,才能确保基层教育质量。严惩的意义,更在于打破以往不劳而得的幻想,扭转教育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制度层面,有关部门必须不断加大对编制、人事、财务等日常监督管理,使其趋于法治化、规范化、完善化,从源头上阻止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当然,再严密的制度最终也要靠人来落实。有关制度和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教师的管理体系还不够规范和透明,是吃空饷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只有让日常化的管理行之有效,才能不需要启动一波又一波的严打,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制度之外,必须落实好学校负责人的监督管理责任,杜绝对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怠惰心理。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学校负责人也不能轻易放过,要严肃严厉追究。(杨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