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预防抑郁年轻化,家庭教育很重要
2020-10-29 08:47:05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应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为了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相关教授建议,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锻炼他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引导孩子走出家门,认识社会。还要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让他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而不是一切替他安排好。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轻者精神恍惚、易发脾气、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重者讨厌人群、烦倦生活甚至有轻生的倾向。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预计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另据估算,目前,中国泛抑郁人数已有几千万,但其中只有10%左右的患者接受过正规治疗。随着患者的不断增加,抑郁症不但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带来难以确定的风险和隐患,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医疗的负担。

  对抑郁症的认知,需要时间和过程。随着抑郁症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之前很多认知上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比如,医学界曾认为儿童、青少年不会发生抑郁症,抑郁症只是成人的专利。再如,由于对抑郁的认定标准把握不准,导致相关机构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未能对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干预。至于抑郁跟教育之间的关系,包括“预防抑郁要从娃娃”抓起,都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界定,更未能转化成一致性行动。

  抑郁作为一种心理性障碍疾病,与个体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变差、应对压力的技巧不够等有关。而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相比成人而言,青少年罹患抑郁症后的症状、风险等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虽然出现相关症状并非等于患上了抑郁症,但外部应急性压力带来的抑郁情绪,若长期未能得到释放就有患病的风险。从一些调查样本来看,国内抑郁症患者群体呈现低龄化的倾向一个很关健的因素在于,大多数家庭教育未能给予青少年足够的独立成长空间,使得他们在自我选择与家长决定之间发生冲突时,极易出现较大的情绪变化和波动,这种冲突若未能被及时化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情绪上的病症。

  同时,如果孩子长期无法自主决定,独立想法受到家长过度的干涉,还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进而选择极端的方式来抵制家长和学校,让长期积压的情绪在某一瞬间失控。假若,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教育的方式也是引导、协商和互议式,孩子的情绪就会更积极乐观,心理健康的指数也可能更高,抑郁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教育方式的好坏,与被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正如专家所建议的,家长不要剥夺孩子独立自主成长的机会,而要引导孩子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规划人生理想、管理掌控时间,让他们多一些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慢慢成长。

  探索抑郁症防治是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科学预防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体系,从家庭教育入手去优化教育方式,从细节入手呵护孩子成长,“以防为主”的体系建设才会更加坚实。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