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西医开中成药须过培训 中国用药日趋合理规范
2019-09-20 07:54:45

 西医开中成药须通过培训 我国用药日趋合理规范

张冰(右二)在自己的办公室为学生辅导论文。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昶荣/摄

非中医类别的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中成药处方。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了中成药处方权事宜。这意味着,没有经过相关培训的西医不再具有开中成药的权限。

曾连任5届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的周超凡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我国大部分中成药都是西医开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临床中药系主任张冰教授也表示,这是业内比较流行的说法,因为真正的中医通常会开中药药方,开中成药的比较少。

2012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调查显示,超过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开出的。2008年北京市18家医院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医院中,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不合格率最高为43.4%。

不懂中医药理者开中药 容易引发患者不良反应

张冰非常同意对西医进行中医用药知识方面的培训,因为在开具中成药时,如果不懂中医药理,容易让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会中毒。

张冰举例说,一些中成药的药物成分是相似的,比如血栓通脉胶囊、脉血康胶囊等这些均以活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里面均含有水蛭的成分,如果叠加使用,患者可能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问题。

除了药物叠加问题,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而西医则是辨病治病,周超凡说,如果“热病”用“热药”就是火上浇油,“寒病”用“寒药”则是雪上加霜。

中成药属于中医药范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辨证论治,张冰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普通的感冒其实也有寒热之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喝了藿香正气水很管用,而有的人喝了却没有用,“因为辨证不准确,没有和中成药的药性挂上钩。”

用药安全是第一位的

《通知》下发以后,有不少人担心会减少中成药在临床中的使用量,这样一方面会影响中医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中成药的销量。张冰表示,确实有同行表达过这样的担忧,不过她认为,比起药品的销量,用药安全更重要。张冰解释说,使用药品的第一目的是治病,医药工作者首先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这是大前提。

《通知》规定,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民族医药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者,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两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者,或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中医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者,既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

张冰认为,具体培训的学习年限和学时要根据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可操作方案,兼具一定的灵活性,并应该有配套的参考资料和培训措施。

中医药的生存靠治疗效果,而不是卖药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限制西医开中成药会影响中医药的发展,张冰觉得这样的担心没有必要,中医药生存了这么多年,是因为可以踏踏实实地帮助患者,而不是靠一些药的销量。

有些人担心西医可能不愿意主动参加关于中医的培训,需要强制进行培训。张冰认为,有些事情是水到渠成的。另一方面,因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被广泛使用,所以中成药在临床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颖轶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一名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原因是王颖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感到,很多患者化疗后全身难受,但是西医的方法解决不了他们的痛苦和问题,比如乏力、心慌等症状中医更擅长去解决。王颖轶表示,如果自己以后没有时间去考取开中成药的资质,会考虑在团队中加入一名中医医生。(在《通知》没有发布之前,北京协和医院就有传统规定,没有考取相关资质的西医不可以开中成药——记者注)

我国用药日趋合理规范

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在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的独家回应中指出,此举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辅助用药临床应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

日前发布的《通知》中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共20种药品。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种药品目录的产生方式:首先由各医疗机构依据药品属性和临床应用价值遴选本机构辅助用药品种,在此基础上,各机构辅助用药按使用总金额进行排序,并以使用总金额前20名作为该机构辅助用药目录,报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汇总辖区类医疗机构上报的目录,选取使用金额最大的20个品种报国家卫健委。

国家卫健委汇总全国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的目录后,经相关专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选择使用金额最大、上报最集中的20种药品形成最终目录。同时,由于辅助用药尚没有明确的、权威的界定,为避免争议,经有关专家研究论证,目录以“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名称发布。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